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最新学科统计数据,我校“植物与动物科学”(Plant & Animal Science)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5‰。这是我校该学科自2022年1月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后,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校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滇西北真菌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团队为我校“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该团队与合作者在“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发表论文181篇,论文被引用8286次,占学校在该学科发表的论文总被引次数的89%。团队负责人罗宗龙与合作者发表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23篇,论文被引用4244次,其个人连续两年(2024和2025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有关工作获省级自然科学奖3项。

长期以来,我校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依托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禀赋,主动对接国家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等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植物与动物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学科特色。此次我校“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5‰,表明我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的重要成效,学科特色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是基于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所收录的全球一万余种学术期刊近十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数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ESI主要从研究机构、学者、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研究前沿等角度进行学科水平评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是现今较权威的科学计量和评价工具,被学术界广泛用于评价学科的国际影响。


作者:王弢

来源: 大理大学生物科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