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痛经已成为青春期女性最普遍的生理障碍。在15-19岁女性群体中,67.8%的受访者报告有周期性经期疼痛,其中约23%达到中重度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地区呈现“高患病-低就诊”特征,中国青少年群体主动就医率仅为28.6%,远低于欧美国家45%的平均水平。北京协和医院2025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研究表明,随着学业压力递增,初中女生痛经患病率为52.3%,高中女生飙升至74.6%,提示教育阶段与症状严重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痛经的高发人群具有以下特征:

初潮年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23年队列研究证实,初潮年龄<12岁者发生顽固性痛经的风险比达2.31,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过早激活有关;

体脂指数:JAMA Pediatrics 2024年横断面研究指出,BMI>24群体疼痛持续时间延长42%,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可能放大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母系遗传模式表现突出,直系亲属有痛经史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延长1.8天/周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ESR1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相关。

痛经会产生多维度的危害,持续中重度疼痛引发全身性病理改变:

前列腺素风暴:子宫内膜PGF2α水平较正常升高5-7倍,通过血液循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导致61.2%患者出现恶心/腹泻;

血液系统改变:每月平均失血量>80ml的青少年中,18.7%出现血红蛋白<110g/L的贫血状态,其中14.3%伴随铁蛋白<15μg/L的铁缺乏症。

心理社会代价:教育部2025年学生健康监测数据显示:痛经女生年均缺课6.4天,其中高三毕业生在模拟考期间缺考率达17.8%;采用PHQ-9量表评估显示,痛经组抑郁评分较对照组高7.2分。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发生的疼痛,妇科检查未发现盆腔器官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前列腺素异常‌: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和血管痉挛,引起子宫缺血缺氧,从而产生疼痛。前列腺素合成或释放异常是其核心机制。

子宫结构因素‌: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或宫颈管狭窄可能导致经血流出不畅,加剧子宫收缩和缺血,部分女性在生育后宫颈口扩张,痛经可能缓解。

精神与心理因素‌: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会增强肌肉和血管收缩,加重疼痛感。精神刺激或压力是常见诱因。

‌生活习惯影响‌:摄入寒凉食物(如雪糕)或受凉会使血管收缩加剧疼痛;刺激性饮食也可能诱发症状。

‌其他因素‌: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水平升高,或遗传因素(如基因变异增加前列腺素敏感性)也可能导致痛经。白介素增高与部分病例相关。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排除继发性痛经。青少年尤其需要筛查: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确诊率9.2%,但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延误6.4年;

苗勒管畸形:残角子宫合并梗阻型痛经占比3.7%,盆腔MRI检出率100%

对痛经程度采用改良视觉模拟评分联合功能损害评估:轻度(1-3分):仅需行为调节,保持日常活动;中度(4-6分):NSAIDs药物治疗后2小时内疼痛缓解<50%;重度(7-10分):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血压波动>20mmHg)。痛经治疗采取阶梯化治疗方案:

药物干预:一线用药:青少年女性(12-18岁)痛经时,布洛芬的推荐用量是每天20-30毫克/公斤体重,分3-4次服用,单次不超过400毫克,每天总量不超过2400毫克。比如50公斤的女生,每天最多可以吃1500毫克,分3次每次400毫克。注意要餐后吃,避免空腹,长期用可能伤胃。如果有胃病、哮喘或对这类药过敏,就别用了。如果痛经经常很严重,最好去看医生查查原因!

整合医学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低频经皮电刺激(频率50Hz)6周后疼痛评分降低61%;中医疗法:三阴交穴位敷贴使β-内啡肽水平升高2.1倍。

最后,预防也很重要,对痛经的预防包括:

运动处方:经期前3天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心率<120次/分),避免无氧代谢产物堆积;

营养干预:每日补充EPA+DHA 1000mg可使炎症因子IL-6下降34%;

行为训练:生物反馈指导下盆底肌放松训练,每日3组×5分钟

数字化管理:使用PainTracker APP记录疼痛规律,更好的指导治疗。

作者:李红娟 郑州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审核:李红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