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镜下发现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人群越来越多,就诊时有的医生却说没事,定期复查即可。但是很多人惶恐萎缩性胃炎不治疗会癌变。这的确让许多老百姓很纠结。接下来,我们综合门诊上患者最关注的问题结合消化疾病指南、共识等就“萎缩性胃炎需要担心吗?”这个问题展开科普一下。

是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可能癌变?

答案不是,萎缩性胃炎是我们的胃粘膜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变薄而形成。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老年人群就会出现。第二种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病理性,因为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自身免疫、药物等因素造成的萎缩。萎缩性胃炎能发展到胃癌也是多因素综合结果,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我们只要在萎缩阶段积极用中药干预治疗,萎缩性胃炎能逆转是最好的结局;哪怕不能逆转,维持现状也是一种积极治疗。

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会癌变吗?

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从病理角度定义的,是描述胃粘膜的病变。萎缩性胃炎自身有一定癌变率,进一步发展便可以是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但是肠化的癌变率也非常低,大概0.25%左右。不典型增生(也叫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这个阶段,发生胃癌的风险就大幅度增加。其中轻度异型增生有一部分人群在规范治疗后能够逆转;但中、重度异型增生者一般不能逆转,且癌变可能性大,但积极治疗可以延缓进展。

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该怎么治疗呢?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等;

对于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建议是有症状的患者对症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祛除病因;没症状的患者,如果幽门螺旋杆菌阴性可以预防性治疗,比如中药养生、食疗忌口、增强运动等;

重度萎缩伴随肠化则需积极治疗;伴随不典型增生一般都伴随有症状,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生活习惯,对症治疗,3-6个月一次胃镜复查;伴随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要立即评估进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还要定期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会加重萎缩性胃炎吗?

    答案是肯定的,临床上经常接诊胆摘除患者,这一类人群经常觉得胃部不适。胆汁反流性胃炎就是十二指肠液中的胆汁、胰酶反流到胃内。胆汁中的胆汁酸能溶解胃壁的保护屏障;在胃内酸性环境下胆汁酸对胃粘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共同作用可导致胃粘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粘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萎缩性胃炎还能逆转不?

答案是有一部分人群能,对于年纪比较小的,轻、中度萎缩、轻度肠化,通过治疗有可能一部分逆转,但不是100%逆转。而且逆转得比较慢。

查出萎缩性胃炎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饮食方面

五大原则,讲究温、淡、软、熟、规律饮食五大原则。

温:禁吃寒凉水果,如食用可适当加热食用;

淡:不能吃辛辣,油腻,刺激,甜食,戒烟戒酒,避免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避免高盐和腌制食物;

软:指不吃较硬食物和富含粗纤维食物,如红薯、韭菜、洋葱、海带等;

熟:指不吃未烹饪加工过的食物、凉菜等;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7分饱原则,避免过饥或过饱而加重胃负担,饥饿时可以吃1-2块苏打饼干

情绪方面,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状态,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还容易造成胃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入胃。这会使胃炎加重。

中药方面

中药可以通过整体调理,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内环境,从而对萎缩性胃炎起到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胃阴不足、瘀血内阻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诊断出萎缩性胃炎也不用过度担心,定期复查胃镜,从运动、饮食、情绪、中药等方面积极治疗,是有机会好转、预防癌变的。

作者:

江贵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 医师

审核:

王林恒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