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科普“国家队”,

推出“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展。

采用“一键换展”数字展陈系统,

提供低成本、数字化的科技展览服务,

 

展览分三个篇章:

基础前沿研究涌现新突破,

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新跨越,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9项代表性科技成就,

展现“十四五”创新发展的“关键瞬间”,

呈现国家科技实力的蓬勃发展,

科技工作者的奋进风采,

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No1: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时间:2021年9月24日(成果发表)

单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成就: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No2:九天揽月 中国揽月工程二十年

时间:近20年

单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成就:从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到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再到嫦娥五号、六号,直至月球探测工程体系、规划未来月球探测,表明我国初步具备自主开展太阳系内全域探测的能力。



嫦娥五号、六号月壤


No3:“中国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

时间:2021年3月

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成就: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帮助超过15个国家研究团队开展了多个领域科学观测。

No4: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时间:2023年12月

单位:中国华能、清华大学、中核集团

成就: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No5: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

时间:2022年6月

单位: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就:舷号“18”、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No6: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

时间:2024年2月

单位:中国中铁、中国建科等

成就: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外形上主题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源自14世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使用南十字星导航。

 

No7:“梦想号”探秘大洋

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单位:中铁十五局、铁建

成就: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全球海域无限航区,可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16级超强台风下安全生存,满足全球主要海域桥梁通行及码头停靠条件。

 

No8:“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智算规模占比超八成

时间:2022年2月

单位:

成就: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贵州、成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八大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到215.5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

 

No9: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

时间:2023年5月28日12时31分

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

成就:由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东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飞抵北京。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

 

No10: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

时间:2022年4月

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

成就:使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化学重编程”是继“细胞核移植”和“转录因子诱导”之后新一代的,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多潜能干细胞制备技术,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解决了底层技术上的“瓶颈”问题。

 

No11:中国“东方超环”实现亿度千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时间:2025年1月

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东方超环”大科学团队

成就: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东方超环”)成功实现了超过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No12:“祖冲之三号”问世!中国再创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时间:2025年3月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就: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集成了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No13: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时间:2022年12月

单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成就:至2024年12月,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81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物资,下行实验样品近百种,获取科学数据超过300TB。在轨实施的项目中,包括国际上首次获得空间发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种质资源、首次实现空间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前体细胞等多项开创性成果。

 

No14: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时间:2025年4月

单位:神舟二十号、神舟十九号

成就:两个乘组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交接,是“神舟家族”第六次在太空传递“接力棒”。在轨交接过程中,空间站钥匙被比喻为“接力棒”,既强调了中国空间站任务的延续性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是每个乘组对“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最直观的理解和表达。

 

No15: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成就: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百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这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No16:深中通道全线贯通

时间:2023年11月

单位: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中交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

成就:项目全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攻克了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和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等多个“世界之最”建设难题。

 

No17: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时间:2023年6月

单位: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成就:邮轮长323.6米,宽37.2米,总吨13.55万吨,拥有136个系统,2万多套设备,零部件数量高达2500万个,相当于5架C919国产大飞机、13辆复兴号高铁列车的工程物量。

 

No18: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

时间:2024年12月29日

单位:国铁集团等

成就: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标志着“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我国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

 

No1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提质向新

时间:2024年

成就: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规模均超过1200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


大国之“大”,

不仅指地广、人众、物丰,

更在于强大的实力;

能体现实力者,

在于重器。

来源: 武汉教育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