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分过后,这几场秋雨下来,气温已经明显下降,冬日离我们也不远了。我们的身体也开始面临挑战。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这个时期更是需要格外呵护心脏的关键时刻。为了帮助大家安稳度过秋冬季,这份暖心的护心指导,希望能对您的心脏健康有所帮助。

为何秋冬季节心脏更需呵护?

对冠心病患者而言,秋冬季之所以被称为“高危期”,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寒冷的气温会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这是一种生理性自我保护机制,以减少热量散失。然而,血管收缩会直接引起血压上升,增加心脏负荷。与此同时,冠状动脉也可能在低温刺激下发生痉挛,使原本已经狭窄的血管更加不畅,极大提高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作风险。其次,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及早晚温差显著增大。从温暖的室内突然步入寒冷的室外,或清晨起床时,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使血管经历反复收缩与舒张,导致血压波动,对心脏造成冲击。此外,由于天气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量普遍减少,加上饮水意识相对降低,可能导致血液流动减慢、黏滞度升高,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发生的风险。最后,秋冬是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一旦发生感染,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表现为心率加快、代谢增强及耗氧量上升,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发热、咳嗽等症状也会使心脏工作更加吃力,而炎症反应还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次呼吸道感染就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对本就脆弱的心脏来说,更是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面对这些潜在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而有效的日常管理,从而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降低发病风险,安心度过秋冬。

首先,保暖是重中之重。天气寒冷,我们外出时请务必做好全面防护,核心原则是避免身体,尤其是头部和颈部受到冷空气的骤然刺激。因此,出门时戴顶帽子、围上围巾至关重要。推荐“分层穿衣法”,便于根据室内外温差和活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因出汗后吹风而着凉。特别要提醒的是,清晨是心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醒来后请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先在床上躺半分钟,再坐起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在床沿下垂半分钟,最后再缓缓下地活动,给血管和心脏一个充分的适应时间。

其次,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同样重要。秋冬饮食应选择温热的食物,比如早餐喝一碗热粥或热牛奶,不仅能温暖肠胃,也能帮助稀释血液。全天都应主动、少量多次地饮用温开水。在菜品上,需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严格控制“重口味”,同时避免过烫或过凉的食物刺激血管。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鱼类等健康食材,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

第三,运动需“循序渐进”,切忌“突击锻炼”。规律运动对心脏有益,但秋冬时节应格外讲究方式方法。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阳光温暖时,避开寒冷清晨和夜晚。运动方式以散步、太极拳等和缓项目为佳,强度以感觉周身温暖、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但不伴胸闷气短为宜。运动前务必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让身体“预热”开来,减少意外风险。

第四,遵医嘱服药是稳定病情的基石。请务必严格遵医嘱服药,绝不能自行停药、减量或更换药物。像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都是您长期的“健康卫士”。同时,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必须随身携带,并确保其存放在易取、避光的口袋(而非贴身内衣袋,以免体温影响药效),并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

第五,保持心态“平和稳定”,避免情绪“过山车”。情绪的剧烈波动,如大喜大悲、愤怒焦虑,都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飙升,瞬间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与人交流、培养温和的爱好等方式保持内心平静,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第六,识别心脏“求救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冠心病的管理,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学会识别急性发作的征兆。除了典型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后背等部位外,还需警惕诸多不典型信号,它们更容易被忽视,如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出冷汗;无缘无故的极度疲劳、气喘;甚至表现为胃痛、牙痛或莫名的恐慌感。请牢记一个原则:一旦出现前所未有的、无法解释的严重不适,都应首先考虑心脏问题。

若胸痛突然发作,请冷静应对,立即遵循以下步骤:

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半卧位休息,保持安静;

立即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若医生有开具);

若疼痛在3-5分钟内未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清晰说明地址、症状和怀疑心脏病发作;

等待救援时,保持冷静,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切勿自行驾车前往医院。

守护心脏健康需要我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你我能共同努力,以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守护好心脏健康,平稳、安心、健康地度过每一个秋冬时节,祝愿大家四季平安!

作者:

朱林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 心内科 主管护师

马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 心内科 副主任护师

夏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学系 副主任护师

审核:

沈建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