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北方的天像是被按下了“降雨加速键”让太阳也放了个长假。在家里拿起毛巾一股说不出的酸馊味扑鼻而来还是介于陈醋和臭袜子之间的那种还不好洗掉!阳台上上挂着三天前洗的衣物,潮乎乎的,也散发着同样的"魔性"味道.....

这股让人抓狂的味道,到底是从何而来?

一.微生物们的狂欢派对

其实,那股酸味的"罪魁祸首"是一群看不见的小家伙——细菌。根据发表在《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期刊上的研究,衣物上残留的汗液、皮脂和皮肤脱落物会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自助餐"。而当环境温度适宜且湿度充足时,这些微生物们也会开启“Party模式”。

1.研究发现,潮湿的纺织品就像个微生物的天堂。特别是微球菌属等这类细菌,它们不仅会分解织物上的汗液成分,还产生短链脂肪酸——而这正是那股酸馊味的来源。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材质的织物---"招待"细菌的能力也不一样:像聚酯纤维(俗称的涤纶)就比纯棉更容易招待细菌,这也是为什么运动速干衣等化纤材质比纯棉T恤更容易"发酸"的原因。

2.从医学角度看,这些产生异味的细菌大多是属于中间菌。即条件致病菌——这种菌在正常情况下相安无事,但当环境适宜、跟着不好的菌时,就可能引发问题。

在长期使用带有大量细菌的毛巾擦拭后,特别是对于有皮肤屏障受损、湿疹或其他皮肤疾病的人群,就容易增加不适。从研究看,真菌会在潮湿的织物上大量繁殖,而这对于足癣(俗称的脚气)也尤为不利,因为袜子和鞋子中的真菌也更容易反复和交叉感染。

3.连续的下雨天也造就了一个"细菌培养皿":特别是温度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超过80%,空气流通又不畅时。这时的毛巾和衣服,在环境中慢慢发酵,细菌的数量也会呈几何的级数增长。到了第三天,一条原本洁净的毛巾上可能已经聚集了数百万甚至上亿个细菌部落——而这个数量的它,已足以散发出那股味道了。

二.如何祛味:科学的晾晒与巧用家电

有一些简单实用的应对方案,让阴雨天也能有着清爽的衣物,比如:

1.洗衣机的秘密武器

从源头抓起——洗衣时就做好预防。

现代洗衣机里的那个"高温洗涤"功能不是摆设。在60℃以上的水温,即能有效杀灭的大部分细菌。如果你的洗衣机还有"桶自洁"功能,也可以使用一次。毕竟,洗衣机的内筒也是细菌的藏身之地。

在添加洗涤剂时,不妨加一小勺白醋或专用的衣物消毒液---在这里,千万注意的是:洗涤剂和衣物消毒剂一定不要与含氯漂白剂同时使用(以免爆缸)。洗完衣物后,立即取出,别让湿衣服在洗衣机里闷着。

2.晾衣服的艺术

太阳放长假的时候,尽量选择通风的地方晾衣服。把衣服抖开,也让每件衣物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让空气流通。毛巾也是,尽量不放在晾衣网里。如果室内湿度太大,可以开启除湿机或空调的除湿模式,即将湿度控制在了60%以下。

3.现代家电的诸多功能

洗衣机自带的烘干功能可以说是一个绵雨天的小救星。只是多用了一点电,但能穿上温暖蓬松、没有异味的衣服,再加上没有鼻子的不爽回忆,瞬间也会你觉得——这点电费出的还是很值的!

如果没有烘干功能,小型烘干机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几十到上百元不等,适合不同的场景的我们使用。

还有你的小太阳。无论南北,那个常见"小太阳"电暖器也能派上用场但一定要注意保持安全的距离(至少得50厘米),以避免火灾风险。更好的办法还是使用暖风机或空调的制热功能。这样,既能加速干燥,又相对安全很多。

4.紫外线的威力

如果你想更彻底地消毒,那么市面上的家用紫外线消毒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研究也证实,波长265纳米左右的紫外线能有效破坏细菌和真菌的DNA,杀菌效率可达90%以上。只需要将清洗后的毛巾和衣物晾在室内,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到1小时,就能显著降低微生物负荷。切记的是,无论什么紫外线消毒灯,在使用时人员必须离开房间——否则会损伤眼睛和皮肤!

一项关于日光暴晒对真菌污染衣物的研究显示,连续三天的阳光照射能有效降低袜子上的真菌污染率,这其实也是证明了紫外线的消毒效果。虽然家用紫外线灯的强度可能不及太阳光,但作为雨天的补充手段已经足够。

三.应急时的处理

如果明天急需用这件衣服,可以用吹风机辅助烘干,但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保持15-20厘米的距离,以免损伤织物。

对于毛巾,可以先用微波炉加热(纯棉毛巾,微波1-2分钟),既能快速去除水分,高温还能杀菌——不过一定要确保毛巾是湿的,因为干毛巾的微波加热极易引发火灾。

四.终究还是太阳——最靠谱

说了这么多科技手段,但说实话,没有什么比得上太阳——这个自然的阳光力量。

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消毒剂,它不仅能杀灭细菌和真菌,还能分解织物上的有机物气味分子。更重要的是,阳光下晾晒的衣物有一种机器烘干,还模仿不来的清新味道——那是臭氧、负离子和自然气息混合在一起的独特味道。

最后,当绵绵秋雨休息,太阳重新打卡上班,就抓紧把衣物拿到阳台吧。

科技即使再发达,有时也代替不了自然。等待阳光时,可以用上那些电器、紫外线灯等重型装备。而太阳出来,也握住一缕阳光,让毛巾和衣服也回归点“太阳味”。

毕竟,有时,生活也是在等待阳光中学会的自己发光!

参考资料:

1.Callewaert C, De Maeseneire E, Kerckhof FM, et al. Microbial Odor Profile of Polyester and Cotton Clothes after a Fitness Session.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4;80(21):6611-6619. doi:10.1128/AEM.01422-14

2.Kiekens F, Thijs S, Gueimonde M, et al. The Bacterial Life Cycle in Textiles is Governed by Fiber Hydrophobicity. mSphere. 2021;6(5):e00486-21. doi:10.1128/mSphere.00486-

3.Bloomfield SF, Exner M, Signorelli C, et al. Laundry Hygiene and Odor Control: State of the Scienc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21;87(4):e03002-20. doi:10.1128/AEM.03002-20

4.McQueen RH, Harynuk JJ, Wismer WV, et 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hat Lead to Textile Malodour Development. Microorganisms. 2020;8(11):1709. doi:10.3390/microorganisms8111709

5.Kaplan G, Gershoni R, Landau M. "Sunlight is said to be the best of disinfectants": the efficacy of sun exposure for reducing fungal contamination in used clothes. Journal of Fungi. 2014;1(1):31-38. doi:10.3390/jof1010031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