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感觉。当它只是偶尔出现时,我们通常不会太在意,但当疼痛持续时间过长,变成慢性疼痛时,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身体反应,而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信号。然而,许多人对慢性疼痛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导致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慢性疼痛,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共同战胜它。

一、什么是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通常被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与急性疼痛不同,急性疼痛通常是身体受到损伤或疾病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慢性疼痛往往在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甚至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慢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后疼痛、神经损伤、关节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二、慢性疼痛的危害

慢性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对心理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冲击:

身体影响:长期的疼痛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关节僵硬、睡眠障碍等,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

心理影响: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疼痛。

生活质量影响:疼痛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慢性疼痛的常见类型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

这种疼痛是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常见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是疼痛性质多样,可能表现为刺痛、烧灼痛、麻木感等,疼痛部位通常与受损神经的分布区域一致。

(二)肌肉骨骼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是慢性疼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包括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这种疼痛通常与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变化有关。疼痛的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

(三)内脏疼痛

内脏疼痛是由内脏器官的病变引起的,如胆囊炎、肾结石等。这种疼痛通常难以准确定位,疼痛性质多为隐痛、绞痛,常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四、慢性疼痛的评估与诊断

慢性疼痛的诊疗始于专业的评估与诊断。医生会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疼痛的性质和原因:

1. 病史询问:了解疼痛的起始时间、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可能的诱因等,有助于判断疼痛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2. 体格检查:检查疼痛部位的肌肉紧张度、关节活动度、神经反射等。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疼痛是否与肌肉骨骼系统或神经系统有关。

3.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帮助确定是否存在骨骼、肌肉或神经的病变。例如,MRI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等情况。

4.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帮助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

五、慢性疼痛的治疗

慢性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类型和程度,医生会开具适合的药物。例如,对于炎性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是常用的药物;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可能更有效。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或过量用药。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冲击波治疗等,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心理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疼痛。

微创介入治疗:对于一些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如神经阻滞可以通过将药物精准注射到病变神经周围,直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射频消融术可以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修复病变的神经组织,从而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效果。

六、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

除了专业的医疗干预,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管理: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轻疼痛感,增强治疗的信心。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机能。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七、常见误区

1. 误区一: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  

  慢性疼痛不会自行缓解,反而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及时就医是关键。

2. 误区二:止痛药会上瘾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药物依赖。但自行用药或过量用药可能会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3. 误区三:疼痛是心理问题

  慢性疼痛是一种真实的生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虽然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疼痛的感知,但疼痛本身并非仅仅是心理问题。

结语

慢性疼痛虽然难以完全消除,但通过专业的评估、综合的治疗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患者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疼痛科医生,开启康复之路。记住,您并不孤单,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家人朋友的支持将伴您左右,共同战胜慢性疼痛。

作者:阜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李伟

来源: 无痛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