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去赶海。踩在礁石上拍照时,脚一滑,手掌在长满牡蛎壳的岩石上划了一道......

晚上回到酒店,伤口有点隐隐作痛,也有点肿。第二天,伤口周围开始发红,疼痛加剧。急诊医生一看伤口,脸色严肃:“你这不仅需要打破伤风,还得考虑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可能,得马上处理!......

一、海边的伤口,有时真的很复杂

在海边受伤,看似是小事,实际上伤口面临的“敌人比陆地上要多。

海水里面有着各种微生物,而其中,有一小波是真正的“狠角色”!

1.海洋创伤弧菌:海边伤口的危险存在

海洋创伤弧菌是存在于海水中的一种细菌,特别喜欢温暖的海域。

《美国家庭医师》期刊在2007年发表的综述中指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虽然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死率可高达50%,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这种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后,会快速繁殖,引起严重的软组织感染,甚至导致坏死性筋膜炎。其感染早期症状包括伤口红肿、剧烈疼痛、水疱形成,进展迅速,可能在24-48小时内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坏死、感染性休克。

高危人群则包括:慢性肝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饮酒者。但健康人群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创伤弧菌感染不挑人。

2.海鱼分枝杆菌:慢性伤口的麻烦制造者

在海边被鱼刺、虾壳、蟹壳扎伤,还可能感染海鱼分枝杆菌。这种细菌喜欢“慢工出细活,感染后并不会立即发作,而是在2-4周后伤口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或结节,并逐渐形成慢性溃疡。

在《临床微生物学评论》2002年发表的综述显示,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常被误诊为普通皮肤感染,因为它的临床表现类似结核,普通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特殊的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疗程长达3-6个月。

3.其他的“可能存在

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他弧菌:也存在于海水中,可引起伤口感染和胃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这两个“老熟人在海水中也很常见,能引起蜂窝织炎、脓疱病。

嗜水气单胞菌:淡水和海水都有,通过伤口感染后能引起严重的软组织坏死。

二、那破伤风到底是什么?什么情况需要打疫苗?

说了这么多海洋细菌,让我们回到破伤风——这个“经典角色

1.破伤风梭菌:一个无处不在的“细菌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动物粪便中。它的芽孢也特别顽强,能在环境中存活数年。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深部组织,在缺氧环境下就会"苏醒,产生破伤风毒素。

这种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生物毒素之一,仅次于肉毒杆菌毒素(这也是1岁以下婴儿不要给蜂蜜的原因,因为可能含有!)。

破伤风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全身肌肉痉挛。典型症状包括: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颈部僵硬、全身抽搐。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破伤风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重症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新生儿的病死率极高。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也可存活数十年。

三.什么样的伤口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根据《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以下情况需要进行破伤风预防:

----污染伤口:伤口接触了泥土、粪便、铁锈、动物排泄物等。

----深部伤口:刺伤、穿透伤,即使伤口很小,但穿透深度大。

----坏死组织:伤口伴有组织挫伤、坏死、失活。

----延迟处理:受伤后超过6小时才处理的伤口。

----特殊伤口:烧伤、冻伤、爆炸伤、枪伤、被动物咬伤。

海边的伤口也特别需要注意:

----被礁石、岩石划伤:岩石表面附着海藻、泥沙、贝壳碎片,污染程度高。

----被海胆扎伤:海胆刺容易断在皮肤里,形成深部异物,且常伴有海水污染。

----被牡蛎壳割伤:牡蛎壳边缘锋利,伤口不规则,深浅不一,容易嵌入贝壳碎片。

----踩到玻璃、铁钉:海滩上的垃圾可能藏着生锈的金属或破碎的玻璃,既污染又深。

四、具体场景辨识的例子:该打还是不该打?

①场景一:小明在沙滩上被玻璃碎片割伤脚掌

伤口特点:约2厘米长,出血较多,伤口里可能有沙子和玻璃渣。

判断:需要打破伤风!伤口被沙土污染,且可能较深。应尽快到医院清创,取出异物,注射破伤风疫苗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②场景二:小红在礁石上轻轻擦破了膝盖,伤口很浅,只是渗血

伤口特点:表皮擦伤,面积约1×1厘米,轻微渗血,没有污染物嵌入。

判断:风险相对较低,但仍建议预防。虽然伤口浅,但接触了海水和礁石表面,存在污染可能。建议彻底清创,如近5年内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可不注射;如未接种或不确定,建议注射破伤风疫苗加强针。

③场景三:老王被海胆刺扎进脚底,刺已拔出,留下一个小针眼

伤口特点:针刺样伤口,很小但深,伴疼痛。

判断:必须打破伤风!因为——穿刺伤是破伤风的高危伤口,即使表面伤口小,深部环境缺氧,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同时要警惕海洋细菌感染,必要时需抗生素预防。

④场景四:小丽在海边玩耍时被石头轻微碰了一下,皮肤无破损

伤口特点:无破损,只是轻微红肿。

判断:不需要打破伤风。皮肤完整,没有感染风险。

五、如何预防和就医:不能让小伤口毁了这个假期!

Ⅰ.海边游玩的预防措施

穿合适的鞋子:别光脚走礁石,水陆两用鞋或厚底凉鞋能有效保护双脚。

注意观察环境:避开有尖锐贝壳、海胆聚集的区域,不要随意翻动礁石。

戴手套:捡贝壳、抓螃蟹时戴上手套,防止割伤。

及时检查:每次从水里上来,检查手脚有无小伤口。

Ⅱ.受伤后的紧急处理

立即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按压伤口止血,抬高受伤部位。

清洗伤口:用清洁的流动水(矿泉水、自来水冲洗伤口5-10分钟,冲掉泥沙、碎屑。切记:千万千万别用海水冲洗!

消毒处理: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不要直接涂在开放性伤口上,会刺激组织

包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避免继续污染。

Ⅲ.必须就医的情况

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

伤口被严重污染(泥土、海水、锈迹等

被海洋生物蜇伤或咬伤

伤口有异物无法取出

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疼痛加重、化脓

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不确定自己的破伤风疫苗接种史

六.关于破伤风疫苗的几个常识

1.主动免疫 vs 被动免疫:

破伤风疫苗(Td或Tdap):诱导身体产生抗体,保护时间长(5-10年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直接提供抗体,起效快但保护时间短(约3-4周

2.什么时候用哪种?

按时接种过破伤风疫苗(5年内:可能只需加强一针疫苗。

从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需要同时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严重污染伤口或高危伤口:无论接种史如何,建议注射免疫球蛋白。

记住,疫苗也不是灵丹妙药:因为破伤风疫苗的起效也需要时间(1-2周,不能指望打了就立即有效。因此预防性接种很重要。

最后,小伤口里的大学问

海边的每一道伤口,也可能是一场与微生物的遭遇战。破伤风、海洋创伤弧菌、海鱼分枝杆菌……这些名字听起来陌生,但它们也可能潜伏在我们享受阳光沙滩的同时。

有时候,我们对待伤口的态度不要太过随意,觉得“这点小伤没事”。因为医学告诉我们:感染不会因为伤口小就手下留情。所以,下次去海边,除了带上防晒霜和泳衣,也记得带上医疗包和防护装备。站在海边,看着浪花朵朵拍打礁石的同时,不妨想一想: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也在这片蔚蓝中生存。既感受大海的馈赠,敬畏自然,也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Bross MH, Soch K, Morales R, Mitchell RB. Vibrio vulnificus infe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7; 76(4): 539-544. https://www.aafp.org/pubs/afp/issues/2007/0815/p539.html

2.Aubry A, Chosidow O, Caumes E, Robert J, Cambau E. Sixty-three cases of Mycobacterium marinum infection: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causative isolates.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2; 15(2): 290-297.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CMR.15.2.290-297.2002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创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3): 161-167.

4.中华预防医学会.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2; 23(6): 401-410.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