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火锅,我来自宜宾,宜宾燃面家喻户晓,但今天我们来聊聊粉色和橙子”随着贾钰铭教授开场,屏幕那端瞬间被“粉红泡泡”刷屏。2025年9月20日,全国首个科普月,由四川省科协指导、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携手宜宾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共同策划的“粉红1小时——‘乳’如此安心·全周期课”准时开播,全网观看量最终锁定6.2万人次,弹幕互动4.8万条,创下西部肿瘤公益直播新纪录。

一、专家天团“C位”出道——肺结节大咖也来讲乳腺

贾钰铭教授为此次直播主持,兼顾场内串场与场外答疑,风趣回应“嫁个四川耙耳朵男士是否可以减少乳腺癌发生率”,“乳腺癌患者能吃豆腐吗”等高频提问,被网友戏称“被肿瘤科耽误的脱口秀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郭鹏教授率先“自我拆台”:“我虽然顶着‘肺结节工作室’头衔,但今天专为乳腺而来。”他现场对比肺结节与乳腺癌早筛差异,“肺部得靠CT,乳房双手就能摸”,顺势抛出“癌症性格”观点,以32岁患者保乳案例提醒“C型性格人群学会情绪泄洪”,金句“气出来的结节,不如笑出来的健康”瞬间刷屏。

二、川剧橙子“六步”自查——酱油发酵节点暗藏筛查时机

“橙子会变脸,乳房也会变脸!”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朝敏教授亮出“医路成橙”新作——《成橙护乳·天府食光手册》。手册把川剧变脸、石板滩酱油、熊猫抱竹统统搬进乳腺早筛:酱油“选豆—制曲—翻晒”对应20岁—40岁—60岁三个筛查关键期,川剧橙子化身“自检教练”,在校大学生手绘的六步自查图,扫码即可观看3分钟早筛视频。刘朝敏教授现场教学:“指腹平压像抹脸,旋转触诊学变脸,抬臂摸腋甩水袖——记住橙子就会了!”

三、彩虹餐盘+橘子解剖——干货“炫”着上桌

同院张婷教授紧接着抛出“彩虹餐盘”理念:多蛋白、多膳食纤维、多深色蔬果,少糖、少加工、少酒精,并果断为豆腐“正名”:“植物雌激素≠人体雌激素,乳腺癌患者放心吃!”

在读研究生高鸣乡同学搬出1∶1乳腺模型,再掏一只橘子,“橘皮=皮肤,橘瓣=腺体,橘络=Cooper韧带”,30秒把抽象解剖化成“下午茶”画面,弹幕齐刷“以后吃橘子都是复习”。

四、文创跨界收官——让粉红丝带飘出川剧腔

五、社区路线图——非遗科普“下沉”到家门口

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蔡鹏最后“点睛”:“医学科普需要破壁人。”9月正是科普月,个行业的科普如火如荼开展,而医学科普的民众关心热点,之前大家都文癌色变,现在这种漫画结合非遗文化,让医学科普跨界,让癌症的科普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谈到他多年以来从事科普事业的经历,提到目前科普与文创相结合的重要性。让粉红丝带变“文化丝带”,把“闻癌色变”改成“闻癌有趣”。

直播结束,“粉红1小时”项目将在成都、自贡等社区落地乳腺癌早筛培训,将“川剧橙子”手册和橘子模型传播到大众生活里,打造具有四川非遗特色的早筛品牌,让更多女性在“最亲切”的文化场景里,学会守护自己。

来源: 成都科普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