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这个节日的全称为“中国烈士纪念日”。

它是为了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而设立的。

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烈士纪念日的设立,既培养了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又有效传承了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认真纪念。


历史沿革

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王伴青建议设立“革命烈士节”,将每年清明定为“革命烈士节”,全国各地开展隆重纪念活动。
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赵龙建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以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将公祭日固定下来,每年此日举行全国公祭活动。
2006年,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翟振华建议设立牺牲军人纪念日、建设国家军人公墓,全国人大以法律的形式,将清明节前一天或者国庆节前一天规定为牺牲军人纪念日,举行全国性纪念活动。

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陈章元他建议将每年的3月4日确定为“国家烈士纪念日”,组织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公祭活动。

2008年,人民网对设立烈士纪念日进行网上民意调查,70%的网友表示支持。在新华网进行的投票调查中,支持率则高达92.84%。民政部为设立烈士纪念日而进行了多年的论证。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草案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烈士纪念日。

2014年8月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烈士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举行英雄烈士纪念活动,邀请英雄烈士遗属代表参加。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决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烈士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也为了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无私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热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为了纪念和歌颂烈士们的不朽功勋,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

自此,烈士纪念日的具体时间被设定为每年的9月30日。
以山为灵,以木为魂,以石为碑。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形式追思先烈、致敬英雄,通过铭记历史汲取精神力量,通过抚今追昔坚定前行意志。
在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国家会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国家各机构各部门也会纷纷举行纪念烈士的相关活动,如公祭烈士、瞻仰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
举行烈士纪念活动时,除了召集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之外,还会组织烈士遗属参加纪念,以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对烈士遗属的敬佩和关怀。
长夜已尽,星火赓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英灵不朽,山河永念。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烈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的事业认真继承,并不断向前推进。
烈士纪念日的纪念活动不仅有助于营造尊崇英烈、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纪念烈士,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铭记——以国之名褒扬纪念,尊崇捍卫英烈的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谆谆嘱托,饱含深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褒奖英雄模范、弘扬英雄精神,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感人故事,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
  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先后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的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
  2014年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近代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坚定决心。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十年来,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全国2000多个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泛举办烈士公祭仪式,无数人民群众到烈士纪念设施献花、缅怀英烈。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如今,每逢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节点,各地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前往烈士纪念设施纪念英烈。人们在致敬英烈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2018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成立,承担烈士褒扬、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连续多年提高烈属抚恤优待待遇,推动将英雄烈士保护纳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机制一新,措施更实。
  以法之力,捍卫英烈荣光。从设立英雄烈士保护法、民法典设置保护英雄烈士专门条款,到刑法修正案增加侵害英烈权益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英雄烈士保护法律和规定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全社会尊崇捍卫英烈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守护——告慰英烈、关爱烈属,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与亲属“相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
  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与亲属“相认”,既是烈士亲属的心愿,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浩然英雄气,激荡天地间。今年9月25日,黄公略烈士安葬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黄公略是著名红军将领、军事家,1931年9月15日遭敌机袭击壮烈牺牲。2021年9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启动黄公略烈士遗骸搜寻发掘工作。经过大量细致的核查工作,2022年8月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发掘疑似骨骸,后确定为黄公略烈士遗骸。
  “搜寻发掘烈士遗骸、进行鉴定保护、为烈士寻亲,顺应的是人民群众的情感,体现的是国家责任。这项工作虽然推进起来难度很大,但再难也要坚决去做。”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让英魂回归故里、为人铭记,是对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其亲属最好的慰藉。
  近年来,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及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组建后,成功为20位迎回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动全社会力量常态化组织“为烈士寻亲”,已为6300多位烈士寻找到亲人。
  2023年11月23日上午,载着第十批迎回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空军运—20飞机,稳稳降落在辽宁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大街小巷的电子屏幕上,亮起了标语:“山川同念,英雄回家”“致敬英雄,丰碑永存”……字字句句都诉说着对英烈的崇敬和缅怀。
  以国家之名,护英烈回家。从2014年起,我国连续十年共迎回了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连续十年守候在迎回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队伍中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维波感慨:“如今,国家富强了,派出最先进的军机接他们回家,这是对这些老战友的最好告慰。”
  关心关爱烈属,是告慰英烈的重要方式。今年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烈士褒扬条例(修订草案)》,指出“要做好烈士遗属服务保障,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更多关心关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着力做好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烈士遗属工作、“革命英烈后代关爱行动”;按照国家规定在教育、就业、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积极为英雄烈士遗属提供优待……褒扬纪念英烈的举措持续开展,让全社会“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氛围日益浓厚。


弘扬——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面对敌人,英雄杨根思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2020年6月,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战士肖思远在边境斗争中英勇战斗、壮烈牺牲。两年后,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参军入伍,来到“杨根思连”,担起哥哥曾担负的使命。
  刚入连的时候,肖荣基有好几个课目考核成绩垫底,但他始终铭记杨根思老连长“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和肖思远说的“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的深情告白。在一次次磨砺中,他的各项素质逐渐提高,去年还被评为连队训练标兵。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成为时代赋予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英雄烈士事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陈;“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长津湖》等一大批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的文艺作品广受欢迎……尊崇英雄烈士、传承英雄精神,日益成为全民共识和社会风尚。
  第71集团军某旅营区王杰事迹陈列馆墙上,王杰日记中的句句话语感人至深:“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些日记写满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英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祖国大地上,一茬茬后来者走过前人走过的路,接过前人肩头的枪,扛起前人肩上的责任。
  在每一个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以生命赴使命,这正是英烈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绵延赓续、代代相传的生动例证。

来源: 宁波科学探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