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弘扬航天精神、倡导环保理念,9月26日宣化区科协统筹社区优质科普资源,联合大新门社区与财神庙小学,共同开展“水火箭探趣・航天筑梦”主题科普进校园活动。活动以水火箭为核心载体,通过“理论授课+户外发射”的沉浸式模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航天科技魅力,将环保理念与科学知识深度融合,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注入“航天科普新活力”。


活动伊始,科技讲师王老师为财神庙小学学生带来水火箭专题理论课。课堂上,王老师以“火箭如何飞向太空”为切入点,用动态示意图展示我国航天事业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聚焦水火箭核心知识,详细讲解其“利用水和气压作为动力”的工作机制 ——“水是环保的‘推进剂’,气压是动力来源,既没有污染,又能模拟火箭升空原理,这就是科技与环保的结合”,通俗的讲解让学生们迅速理解“环保航天”的内涵。


课堂上,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水火箭能飞多高”“为什么用水而不用其他东西”,王老师耐心解答的同时,还通过简易道具演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后续实践环节埋下知识伏笔。


理论课后,活动移至学校操场,开启最受期待的“中天一号” 水火箭发射实践环节。在王老师与科协工作人员的协作下,学生们围站在安全区域,近距离观察水火箭的准备过程 —— 从精准注水、密封舱体,到连接打气装置、调节发射角度,每一步操作都伴随着王老师的实时讲解。


随着“3、2、1—— 发射!”的指令响起,“中天一号”水火箭瞬间腾空,在蓝天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火箭落地后,王老师趁热打铁,结合飞行轨迹讲解:“大家看,刚才火箭有点倾斜,是因为发射角度偏了 1 度,这就是细节对科学实验的影响;而它能飞起来,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最好证明。”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拿出手机记录飞行画面,纷纷表示“亲眼看到水火箭飞起来,才真正懂了课本里的原理”。


活动结束后,该校老师表示,此次活动让“航天”与“环保” 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知的实践,同时也为我们搭建了“科技+社区+学校”科普桥梁。


此次水火箭科普是全国科普月宣化区系列活动“聚焦青少年兴趣,传递科学与环保双重理念”的生动实践。后续,区科协将继续整合资源和策划更多“理论+实践”类科普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探索中感受科技魅力

来源: 科普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