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科普月 · 赋能银龄 健康常驻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深入社区开展科普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部署,积极响应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号召,9月25日至26日,在洪干社区与洪校社区的支持下,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悦盛护理站、翔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南昌医学院成功举办了“赋能银龄 健康常驻”主题科普义诊活动。活动以“赣鄱科普荟”品牌为引领,将优质医疗资源和科学健康知识送到老年人身边。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群体普遍面临着慢性病共病率高、跌倒风险增大、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因“数字鸿沟”带来的健康信息获取难等多重健康挑战。对于长期致力于此的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而言,此类科普义诊更代表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是学会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服务重点人群的常态化实践之一 。在活动现场我们科学分区,流程清晰,共设置了六个精准检测与评估区域,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一场系统化的健康筛查服务:

区域一(问卷调查): 深入了解老人的基础疾病、生活习惯及健康需求,为个性化指导奠定基础。

区域二(身体基础测量): 进行身高、体重及“五围”测量,科学评估营养状况与体型变化。

区域三(骨密度检测): 聚焦老年人高发的骨质疏松问题,进行早期筛查与风险提示。

区域四(生命体征与机能检查): 全面检测血压、血糖、握力及肺活量,评估心脑血管风险与基础体能。

区域五(认知评估):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的早期预防,进行专业的认知功能筛查。

区域六(步行速度测试): 通过简单的步速测试,有效反映老人的整体身体机能和跌倒风险。


对于将社区科普义诊作为常态化工作的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而言,每一次活动都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情感的连接。这种连接,常常始于一个无声却深刻的瞬间——志愿者俯身讲解时与老人抬头的目光交汇,或是测量结束后双方会心一笑的眼神互动。从老人们真诚的眼神中,志愿者们读到的不仅是对健康的关切,更是一种被看见、被关怀后的光亮与温暖。 一位姓李的爷爷在完成所有检查后,并未立刻离开,而是陪着志愿者忙前忙后,他动情地说:“你们来了,社区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我身体还行,就是平时太冷清了,看着你们这些娃娃,心里就踏实。” 许多老人在接受服务后毫不吝啬他们的夸奖,这背后,是对专业服务的认可,更是对这种眼神交汇中所传递的社会关怀的深切渴望。这种超越简单医疗服务的互动,让科学的种子在尊重与关爱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学会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多场面向不同人群的义诊活动,但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服务始终是重中之重。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和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真正‘赋能’银龄一族,让他们学会管理健康,乐享晚年。”

此次“赋能银龄 健康常驻”活动,是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成功实践。它不仅是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中的一道温馨风景,更是学会聚焦重点人群、响应社会需求、服务“健康江西”建设的生动缩影。学会未来将继续凝聚会员单位力量,让科学健康的种子在更多社区和家庭中生根发芽。

来源: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