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主办,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梨果加工岗、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苹果保鲜加工岗与桃保鲜加工岗共同协办的“水果采后保鲜前沿学术交流会”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旨在聚焦水果采后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与技术瓶颈,搭建高层次的学术对话平台,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水果采后保鲜创新发展大计。


       水果产业是河北省农业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但采后损失一直是制约产业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减少采后损耗、延长保鲜期、提升商品化处理水平,对于保障果农收益、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学术交流会的举办,正是应对产业需求、汇聚前沿科技、驱动创新突破的重要举措。


       会议紧密围绕“水果采后生理机制解析”、“绿色低碳保鲜技术研发”以及“智能化物流装备创新”等国际前沿热点议题展开。为了深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江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宁波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在该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的科研单位的9位知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翔实、视角独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应用探索的多个层面:报告《荔枝采后物流保鲜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荔枝这一易腐水果在冷链物流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与保鲜技术新策略;《扩展青霉侵染苹果的分子机制》深入揭示了采后主要致病菌的侵染途径,为开发新型靶向杀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miRNA在猕猴桃果实品质与成熟中的作用》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了果实成熟衰老的精细调控网络;《基于糖代谢的桃果实抗冷性机制》和《钙信号通路在桃果实冷害调控中的作用》则从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层面,为改善桃等冷敏果实低温贮藏品质提供了新见解;《组蛋白甲基化对果实发育成熟的调控作用》与《磷酸化修饰bZIP调控香蕉成熟的分子机制》展示了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果实成熟调控中的前沿进展;《茉莉酸甲酯减轻梨果实石细胞形成的机制》为改善梨果实内在品质提供了潜在的生长期调控手段;《生防酵母在采后病害防控中的应用与机理》则介绍了环境友好的病害生物防治替代技术,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这些高水平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水果采后生物学与保鲜技术研究领域的创新活力与丰硕成果。


       整场交流会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环节互动热烈。与会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技术难点、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思想碰撞,不仅拓宽了科研思路,也潜在促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2025全国科普月期间,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为采后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我省科研单位与国内顶尖同行之间的深度对接与合作。它不仅及时传播了水果采后保鲜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启迪了科研思路,更有助于推动河北省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特别是为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展望未来,此次会议汇聚的智慧与共识,必将为河北省水果采后保鲜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对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水果产业整体竞争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程玉豆 何近刚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