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动之际,一场以“探索细胞奥秘,点亮生命未来”为主题的公益科普行动在天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的指导下,由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天津市西青区科学技术协会、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积极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侯建国,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二级调研员张彬彬,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韩广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特聘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孙自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免疫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兼国际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迎教授,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洪琦博士,副总经理、研发总监张宇博士等出席活动。来自天津农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高新区华苑外国语学校等校的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科普盛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特聘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孙自敏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演讲。孙自敏教授系统回顾了国内外脐带血存储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深入科普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与未来趋势。孙自敏教授强调,脐带血是一种富含珍贵干细胞的重要生物资源,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有效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并有组织的修复及抗衰老作用。她指出,脐带血因其采集方便、获得迅速、纯净安全、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等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当前,中国脐带血移植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她呼吁公众充分认识其价值,“用爱心为生命助力”。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免疫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兼国际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迎教授作了《免疫细胞治疗现状与未来》主题科普报告。她表示,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活细胞作为药物的革命性治疗模式,CAR-T细胞是其中重要代表。王迎教授分享了CAR-T技术的全球发展历程,以真实的临床案例与研究数据,展现了我国首个白血病原创CAR-T细胞产品——纳基奥仑赛注射液(CNCT19)的临床价值和卓越疗效。“科技改变生活,新药改变治疗模式”,她坚信未来免疫细胞将在更广泛的疾病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张宇博士围绕 “干细胞治疗与未来展望—探索干细胞重塑生命的奥秘”为主题展开分享。他从干细胞技术与再生医学疗法的研究意义切入,介绍了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前沿成果及应用前景。张宇博士指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2025年1月,中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成功获批,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他强调,与美国上市的干细胞药物相比,中国在价格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极大提升了创新疗法的可及性。正如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同样具备引领全球的潜力。他相信,未来中国患者将率先受益于本土创新成果,并为世界提供细胞治疗的“中国方案”。
三位演讲专家紧扣细胞治疗的三大主流方向,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将生命医学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科普盛宴。会后,与会者们还参观了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中源协和生命科技体验馆、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及实验室,详细了解了细胞科普知识和存储制备流程。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深化了对细胞领域的了解,更感受到细胞技术成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力量。本次活动还通过光明网各平台官方账号直播,观看量超146万人次。
全国科普月是根据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设立的全国性科普活动期。本次活动作为天津市全国科普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有效传播了生命科学知识,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营造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洪琦博士表示,科学尤其是生命科技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普惠大众。科普活动的意义,正是在尖端科研与公众认知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这不仅是对国家“全国科普月”倡议的积极响应,更是中源协和作为长期深耕细胞领域的上市企业,所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希望通过科普活动,让细胞科技走出教科书,成为公众眼中与自身健康紧密相连的“生命密码”,从而激发全社会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共同为“健康中国”愿景注入科技力量。
来源: 中源协和生命科技体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