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完娃赶去上班,咖啡喝了半杯没尝出味,盯着电脑屏幕两小时,文档字一个没敲 ——你是不是也这样?9月底一入秋,朋友圈突然被 “秋丧” 刷屏:宝妈说 “娃写作业磨到半夜,我盯着错题本突然没耐心”;上班族吐槽 “加班到十点,看着窗外落叶突然想掉眼泪”;连初中生都跟妈说 “开学考砸了,连喜欢的奶茶都不甜了”。
别骂自己 “矫情”,也别凶娃 “不懂事”—— 其实这不是我们的错,是情绪也会赶 “秋燥”!秋天白天变短、日照变少,身体里帮人开心的血清素悄悄减了量;风一吹又干又凉,连呼吸都带着紧绷感,再叠加上家长季度末冲业绩、娃刚开学适应压力,情绪就像晒蔫的树叶,一捏就脆,一点小事就想炸毛。
更闹心的是,情绪一“燥”,身体还会跟着 “闹脾气”:头疼、失眠、吃不下饭,有的宝妈甚至总觉得胸口闷,去医院查又没毛病——这些 “没原因的不舒服”,其实都是情绪在喊 “我渴了,要降燥!”
别慌!情绪 “秋燥” 就像秋天口干一样,不是治不好的麻烦,给情绪搭套 “降燥小套餐”,简单又管用,家长亲测能行:
第一招:给情绪 “补点水”—— 别把烦心事 “憋成干”
很多家长爱硬扛,觉得 “这点情绪不算事”,结果越憋越燥。其实不用不好意思,找个 “情绪垃圾桶” 倒一倒就行:比如趁娃写作业时,给闺蜜发段语音吐槽 “今天送完娃堵车,上班迟到还被领导说,连口热饭都没吃上”;或者拿个小本子写 “情绪碎碎念”,不用管逻辑,把 “怕月底完不成 KPI”“娃总玩手机不写作业” 这些小破事全写下来 —— 就像给干裂的土地浇点水,说出来的瞬间,心里那股燥意就松了一半。
对娃更简单:接他放学时,陪他在小区捡片落叶,边走边听他说 “同桌上课总跟我说话,老师还以为是我走神”。别急着说教 “你要专心”,就顺着说 “这确实挺烦的,换我也会不开心”—— 他不用被骂,情绪也能顺下去,比你催他 “别矫情” 管用多了。
第二招:给情绪 “降降温”——5 分钟做件 “反焦虑小事”
情绪一燥就容易钻牛角尖:盯着没改完的报表焦虑,想着娃的成绩烦躁,越想越乱。这时候别跟自己较劲,花 5 分钟做件 “不用动脑子的小事” 就行:比如站在窗边晒 10 分钟太阳(亲测阳光能偷偷补血清素,晒完心里会暖一点);或者泡杯热梨水,看着水汽飘起来,跟着做 “5-3-7 呼吸法”——5 秒慢慢吸气,3 秒屏住,7 秒缓缓呼气,连做 3 轮,你会发现紧绷的肩膀悄悄放松了。
陪娃也能这么干:如果他说 “不想写作业”,别催他 “快点写”,陪他玩 5 分钟 “翻绳”“猜拳”,就像给情绪按了暂停键。等他笑出声,再回来写作业,你会发现他坐得住了,也不磨洋工了 —— 毕竟情绪顺了,做事才顺。
第三招:别硬扛!情绪 “上火” 和感冒一样,要敢说 “我累了”
很多家长总觉得 “我是大人,得扛住”,结果自己累到失眠,还跟娃发脾气。其实情绪不舒服不用忍,该求助就求助:比如跟老公说 “今晚我想歇会,你陪娃写作业、给娃洗澡行不行?”;如果觉得没人懂,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 就像感冒要吃感冒药,情绪不舒服也需要被照顾,这不丢人。
对娃更要这样:如果他说 “考试没考好,不想跟同学说话”,别骂他 “没用”,蹲下来跟他说 “难过很正常,妈妈小时候考砸了也会哭,咱们一起看看哪里没弄懂”。允许他 emo,他反而会更快振作 —— 毕竟情绪被接住了,才有力气面对问题。
其实情绪 “秋燥”,没那么可怕。它就像一阵凉风吹过,虽然会让人打寒颤,但也藏着接娃放学时的烤红薯香、晚上窝沙发跟娃一起看动画片的暖、周末晒被子时的阳光味。我们不用逼自己 “必须积极”,允许自己偶尔没魂,允许娃偶尔不想上学,用小办法给情绪降燥 —— 毕竟秋天会过去,我们的情绪也会慢慢找回舒服的节奏,对吧?
来源: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