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9月20日,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天津市蓟州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园林科普津冀行”在蓟州区府君山广场隆重启动。本次活动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修订颁布后第一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举办的重要活动,也是优质科普资源赋能基层、协同为民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蓟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蓟州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城管委、区教育局等单位联合主办,并得到多家京津冀园林科普单位支持,充分体现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三地科普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的日益成熟,初步形成了区域联动、多方参与、覆盖广泛的科普格局。

蓟州区副区长耿卓赟在欢迎辞中强调,此次活动不仅是蓟州科普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科普领域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处处长宋利培、天津市科协科普部部长韩晋江在致辞中一致表示,京津冀科普协作正在不断深化,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资源对接与项目共建,携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共同推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启动仪式由蓟州区人大副主任、区科协主席黄立芳主持。现场举办了科普图书捐赠、科技馆分馆授牌以及新聘区级科普大使证书颁发等环节。10名科普大使代表郑重承诺,将积极履行科学传播使命,争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普实践的创新者。


蓟州区委副书记郭泓洋出席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随后,一场题为《玄妙的双音》的科普讲解拉开活动帷幕,以通俗有趣的语言阐释声学原理,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聆听。

本次活动紧扣生态文明、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主题,依托北京多家公园及园林单位的优质资源,推出多项互动体验性强、知识内涵丰富的科普项目。

颐和园通过《雨燕万里行》模型展陈,揭示候鸟迁徙的科学奥秘;

天坛公园结合科技与艺术,推出《声波大冒险》等项目,解析回音壁声学现象及古代乐器原理;

北海、中山、景山、香山等公园分别以菊花非遗技艺、投壶礼乐体验、中轴线文化磁贴、古树年轮彩画等互动形式,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普;

国家植物园(北园)推出珍稀植物印章打卡,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北京动物园通过鸟喙进化与雉鸡胚胎模型,展示生命演化的奇妙历程;

中国园林博物馆运用VR虚拟游览和压花书签手工,打造沉浸式自然教育体验。

此外,蓟州区多家单位围绕公众关注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环保、防灾减灾等主题开展科普宣传与科技志愿服务,切实推动科学知识走进生活、服务大众。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市民参与踊跃,充分体现出科普活动在提升居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以新科普法实施为契机,本次活动不仅是京津冀三地共建大科普格局的生动实践,更为形成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注入新动力,对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全国科普月期间,蓟州区将不断深化“科普印蓟”品牌,持续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科普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科普、参与科普的浓厚氛围,助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建设。

来源: 科普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