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脑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可能会因努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升高,心脏收缩力增加而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诱发二次卒中或多次卒中、心绞痛、心梗危及生命。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或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等因素导致结肠动力降低,结肠排空迟缓,乙状结肠顺应性下降,直肠减缓充盈的速度,且反应性下降是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机制。西医通过口服包括高渗透性泻剂、容积性导泻剂、润滑性导泻剂、促胃肠动力药物、益生菌类药物等治疗该类便秘虽然效果确切,但常产生如腹泻、肛周渗液甚至由于药物依赖导致的顽固性便秘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病因病机]
脑卒中后便秘属中医虚证便秘范畴。患者由于脑卒中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脑窍闭塞,神无所依,脏腑功用失调,腑气壅塞、传导失司日久导致便秘发生。正如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言:“既得半身不遂之后,无气力使手足动,无气力使舌言,如何有气力到下部催大恭下行。”
[针灸方法]
取百会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嘱患者解小便,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处,以15度角针尖向前针刺百会穴至帽状腱膜下约0.8寸,施以高频率、小角度捻转手法2分钟,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直刺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各1寸,施以烧山火热补手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五次休息一天,15次一疗程。
[穴方简释]
方中百会穴为“阳脉之海”督脉之要穴。《类经图翼》载:“百会为督脉,足太阳、手足少阳和足厥阴之会。”针刺百会穴可激发足太阳、手足少阳和足厥阴经气,具有较明显的安神定志、调节情志、醒脑开窍的功效。关元穴别名“三结交”“下纪”“丹田”等,为小肠的募穴,是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施以烧山火热补手法可增强关元穴的培元固本、补益元气、温煦下焦的功效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症状。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位于腹中部,与大肠位置相近。《素问》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针刺天枢穴以疏机体上下与天地之气机,使腑气通畅,恢复中风后便秘患者大肠的传导之司。从西医神经解剖学角度看,天枢穴所对应的神经节段为T10,而大肠的神经节段分布在T10 至L3 以及骸丛,在天枢穴进行针刺可增强对肠道的刺激。《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研究证实胃与大肠小肠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三者都是由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构成,都具有消化、吸收、分泌的功能。针刺足三里可以影响患者的血浆脑肠肽水平和脑肠轴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肠神经系统,达到“以胃理肠”的中医独特诊疗目的。
又一方:
[针灸方法]
取会阳穴、次髎穴。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尖向坐骨直肠窝方向斜刺会阳穴3寸,施以缓慢提插捻转手法,以针感放射至肛门及会阴区域为佳。沿第2骶后孔体表皮肤向肛门方向(约为60度角)斜刺次髎穴2寸,施以缓慢提插捻转手法,以沉紧感传导至肛门为佳。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
[穴方简释]
方中次髎穴系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冲、任、督和足少阴肾经过此穴,膀胱经入于肛。从解剖学来看,第二骶后孔属于次髎穴区范畴,骶骨后孔所传出的神经支配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在外分布于前后二阴及盆底肌肉,排便的低级中枢(S2至4)就位于此处。会阳穴与直肠壁相邻且临近阴部神经,优势是深刺可直达盆神经丛,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改善排便功能。
[延伸阅读]
据文献报道,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29%至79%①,脑卒中4 周后便秘的发生率仍高达55.2%②。由于大便秘结时,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久,其产生的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对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可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的损害而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进而影响原发病的治疗③。另外,发生便秘时,因大便干燥,患者往往需要用力排便,从而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升高,导致原发病加重,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还有诱发再次出血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便秘还可造成血压居高不下,使心脏负荷增加,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④。脑卒中后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改善新陈代谢,稳定血压,排除毒素,增加胃肠蠕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机体应激状态,降低颅内压,起到排毒和醒脑、护脑的作用⑤。因此,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LI J X,YUAN M G,LIU Y F,et al.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in stroke patients: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 (Baltimore),2017,96(25):e7225.
[2]SU Y J,ZHANG X Y,ZENG J S,et al.New onset constipation at acute stage after first stroke incidence,risk factore,and impact on the stroke outcome [J].Stroke,2009,40(4):1304-1309.
[3]王经波,张卫.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5):81-82.
[4]黄明珠,蔡秀丽,阙建兰.大黄粉贴敷结合摩腹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30-731.
[5]苟成钢,马达.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 例[J].中医研究,2014,27(5):26-27.)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特别声明:
一、以上内容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中医学认为个体有差异,四时有区别。请在针灸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以上内容以笔者学习针灸、临床实践及多年撰写并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杂志》等媒体公开发表的针灸文章为基础,参考文献编写而成。旨在普及针灸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习针灸、了解针灸,能正确面对和使用针灸,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三、以上内容归作者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所有!尊重作者劳动成果,分享、复制、转载请注明!
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
蔡晓刚,主治中医师,执业医师。《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审稿专家;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针疗法传承人;卫生部医促会"中国特技名医"及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全国特色诊疗专家"证书获得者。
擅长运用"三才针灸法"治疗膝关节肿痛,腕(肘)管综合征,胃脘痞满,面神经麻痹,女性宫寒体冷及子宫肌瘤、乳腺增生,脑卒中后遗症(尤其失语),失眠,甲状腺肿大、结节,风湿及痛疼症等针灸适宜病证。
坐诊地点: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洪达院区(门诊楼四层西区),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点至11点半。

来源: 山西洪洞蔡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