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的中心,已于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
这台风到底啥来头?
会带来什么危害?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台风 “桦加沙”:
天生“王者配置”,一路开挂奔广东
先说说“桦加沙”的“神仙履历”,能长成超强台风,它可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出身好:诞生在太平洋深海盆,这里是台风的“优质产房”,初始条件得天独厚;
营养足:一路飘过的洋面温度超高,像喝了“能量饮料”,为它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阻力小:行进路上垂直风切变都在10m/s以下,相当于“一路绿灯”,没什么能阻碍它变强;
路线顺:直奔广东沿海,中途基本没遇到啥“绊脚石”,所以才能带着狂风、暴雨、风暴潮强势来袭。
海温(2025.9.20_00UTC世界时)。
李晴岚团队供图
垂直风切变(200-850 hpa)。
李晴岚团队供图
要知道,台风想“出道”可没那么容易,得满足三个关键条件:
海面水温得在26.5℃以上,不然没足够能量“启动”;
得离赤道至少5°以上,毕竟要靠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转起来”,太靠近赤道根本转不动;
高空200-850hpa的垂直风切变要适中,不然就像陀螺上下转得不一样快,很快就“蔫了”。而“桦加沙”的路径,主要是被500hpa的副热带高压“指挥”着走的。
🆚 对比“山竹”:
“桦加沙”的“不寻常”在哪?
提到超强台风,大家总会想起“山竹”,但 “桦加沙”可比“山竹”幸运多了 —— 它的“升级之路”几乎没遇到啥阻碍。
图源:花瓣网
以往台风靠近广东时,多少会经过一些陆地高山,能量会被消耗掉一部分,但“桦加沙”不一样:登陆前基本没被陆地高山“拦过”,就算中心经过巴士海峡时,外围擦到了菲律宾吕宋岛,强度也只减了一点点,相当于“挠痒痒”,所以才能带着满格能量冲向广东。
☀️ 台风前的“晴天陷阱”:
越晴朗,越要警惕!
不少人发现,“桦加沙”来的前一两天,天气特别好,晴空万里、风平浪静,甚至有点热。别以为这是“好兆头”,其实是台风的“小把戏”!
这是因为台风远处的天气,被它的外围下沉气流控制住了。下沉气流会让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把云都“压下去”了,自然就不会下雨,还会让人觉得酷热。所以遇到这种“反常晴天”,反而要赶紧做好防台准备,别被表象骗了!
🌍 台风新趋势:
越来越“耐打”?强度还在涨!
这些年,影响我国的台风也悄悄变了“脾气”,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值得我们警惕:
以往台风一靠近近海,因为陆地摩擦、海陆环境变化,会很快“蔫掉”,但现在台风在近海的衰减速度变慢了,越来越“耐打”;
台风“快速增强”的案例变多了,可能前一天还是普通台风,第二天就“变身”超强台风;
研究还发现,登陆沿海的台风,整体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这意味着未来防台压力可能会更大。
📏 台风的 “大小强弱”:
谁说了算?和气候变化有关吗?
很多人好奇,台风的大小和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实它们的“幕后推手”不一样:
强度:要看海洋热量、大气热力、垂直风切变、高空辐散、环境湿度,这些条件越好,台风越强;
大小(半径范围):受环境季风环流、生成初始条件、海气相互作用、纬度、生命周期阶段影响,每个台风的“体型”都不一样。
而且台风也会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海温、空气温度、湿度、垂直风切变的变化,都会改变台风的“生长环境”。当然,台风也有“软肋”,一旦遇到自身结构不稳定、海温下降、垂直风切变变大、陆地摩擦、干空气入侵,就会慢慢减弱。
🛡️ 普通人防台: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就够了
面对“桦加沙”这样的超强台风,咱们普通人不用慌,关键是“听话”——及时关注专业部门(比如气象局)发布的防台信息,按照指导做好准备,比如囤好生活物资、关好门窗、远离危险区域,别去海边、河边“看热闹”,这就是最科学的防范方法。
现在“桦加沙”还在影响广东,
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最新预报,
做好防护,
等这场“风战”过去,
咱们再好好享受晴天!
来源: 文字图片来源参考: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