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蝌蚪五线谱
“别再埋头苦干了,适当摸鱼更有助于工作!”看到这句话,老板可能要皱起眉头,但神经科学家也许会点头赞同。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定期“重启”来维持高效运转。
一天下来,当你完成了许多让大脑高负荷的工作之后,是否感觉头脑昏沉、反应迟钝?这并非错觉,而是大脑发出的休息信号。
图源:pexels
研究发现,高强度认知工作会导致谷氨酸在前额叶皮层积聚。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在适量时对维持正常脑功能非常关键,但过量堆积则会产生神经毒性,干扰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削弱认知资源和决策能力。
前额叶皮层堪称大脑的“指挥中心”,负责决策制定、计划执行、注意力控制等高级认知功能。当我们长时间专注于复杂任务时,这个区域的代谢活动会显著增强,随之产生的代谢副产品,尤其是谷氨酸,也会逐渐积累。
那么,如何有效清除前额叶皮层中积累的谷氨酸,为下一次的高强度用脑腾出空间呢?答案是:适当“摸鱼”、休息或者睡觉!
图源:pexels
当我们暂停工作,哪怕只是短暂放松或转移注意力,大脑便会启动清理机制,加速代谢多余谷氨酸,恢复认知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常在休息片刻后,突然涌现新的思路或解决方案。
当然,高效休息也需讲究方法。以下是根据多项科学研究总结出的实用建议:
1.微休息的重要性
短暂的休息能提升专注力。推荐采用“番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段时间可以起身走动、远眺窗外或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2.科学午睡的益处
10分钟的午睡能改善认知表现,30分钟的午睡则能使工作效率提高34%,注意力提高54%。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后反而更加疲倦。
图源:pexels
3.自然环境的调节功能
注视窗外的绿色景观有助于恢复注意力。绿色植物越多,恢复效果越显著。因此,在办公环境中布置绿植不仅美化空间,更有利于员工的大脑健康。
4.正念冥想减压
每天花几分钟进行正念冥想,能有效降低压力水平。方法简单: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避免思绪游离。
5.适量体育锻炼
短暂的体育活动,如爬楼梯、散步等,能够促进大脑血流量和氧气供应,促进大脑恢复状态。
对于管理者而言,应该明白适当的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人力资源的必要投资。
研究表明,员工在工作中适当休息后,整体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都会提高。相反,连续工作不休息会导致错误率增加、创造力下降。比如,谷歌等科技公司,为员工提供休息区、游戏室和午睡舱,并非盲目福利,而是他们明白休息对创新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所以,“摸鱼”不是懒惰的借口,而是基于神经科学的高效工作策略。不必为偶尔的走神或休息感到愧疚!科学安排工作与休息,才是实现长期高效与健康的关键。
当然,也要提醒一句: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非逃避工作,找到二者的平衡至关重要。
审核专家:柴旭斌,博士,中国科学院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