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关联的认知,推动“主动护牙、科学控糖”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我院口腔科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牙日宣教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温暖实用的健康体验。
医护人员通过现场讲解、模型演示、互动问答、义诊咨询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生动介绍了科学刷牙、正确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等日常护齿知识,并重点讲解了高糖饮食与口腔问题及全身健康的深层联系。
“我知道糖吃多了容易长蛀牙,但没想到还会影响全身!”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感慨道。现场许多市民驻足,积极提问,医护人员一一耐心解答,氛围热烈而温馨。
一位刚做完龋齿检查的小患者开心地说:“医生阿姨教我刷牙了,我还拿到了可爱的小礼物!”活动现场为市民准备了“爱牙健康礼包”,受到广泛欢迎,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实用又有意义。
院内院外健康服务同步进行,9月19日,口腔科医生来到果园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现场义诊咨询。
通过爱牙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对于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认知,加大口腔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推动形成“主动护牙、科学控糖”的健康生活方式,切实助力全民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水平的提升。
【2025年“全国爱牙日”核心信息】
01 科学膳食,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 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既有利于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02 学会鉴别糖类,认识游离糖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 有两种,一种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等;另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虽然糖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仍需控制摄糖总量,并且过量摄入游离糖可增加患龋及肥胖风险。
03 限制游离糖的摄入,科学管理体重
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减少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04 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口腔中的细菌能分解游离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对牙齿造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
05 彻底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除了科学膳食、限糖减酸外,清除牙菌斑也是促进口腔健康的基础。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最有效的方法,提倡学会有效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缝隙,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可促进口腔清洁。
06 养成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好习惯
口腔疾病常进展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北辰医院口腔科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和惠民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有关要求,助力人民群众掌握口腔保健知识,提升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形成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未来,我院将继续发挥三甲医院的示范作用,助力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素养,为大众提供更优质、便捷、有温度的健康服务。
信息来源 | 北辰医院口腔科、国家卫健委
来源: 北辰医院资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