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小药片成了我们“打怪升级”、维护健康的秘密武器。但是,通往健康的药丸之路,却是迷雾重重,稍不留意就可能误入歧途。今天,咱们一步步揭开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用药误区,让你的健康之旅不再迷茫。


误区一

恐惧用药,错失治疗黄金期

事实

有的人怕药如虎,对药物副作用过分担忧,结果延误了病情,反而得不偿失。拿高血压来说,一些人因为害怕降压药的副作用,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服药不规律,要么直接拒绝用药。这其实是对高血压这个“沉默杀手”危害的低估,也是对现代医学不够信任的表现。要知道,高血压如果放任不管,可是会悄悄偷走心脏、肾脏的健康。


误区二

药物滥用,好心办坏事

事实

和一味排斥用药相反,有的人则把药物当成了“万能钥匙”。比如滥用抗菌药——感冒了,抗菌药!发烧了,抗菌药!拉肚子,抗菌药……殊不知,这完全是在把自己一步步逼上危险的边缘,让“超级细菌”趁虚而入。抗菌药只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而对于病毒感染(比如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数咳嗽和腹泻(除非是细菌性肠炎)等非细菌性疾病,抗菌药非但无效,还会滥杀无辜,消灭掉体内的有益菌群,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更糟糕的是,这种滥用行为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进化。在抗菌药的“压力”之下,细菌群体中那些本来就具备一定耐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超级细菌”。它们的出现,使治疗感染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甚至可能无药可用。


误区三

擅自停药,病情反复如潮水

事实

还有一些人,感觉自己的病情稍微好转,就迫不及待地想跟药物说拜拜,如抗抑郁药的使用者。抗抑郁药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达到稳定效果,自行停用可能会导致撤药反应、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等不良后果,导致后续治疗更加艰难。抑郁症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知识充电站:多学点药物常识,提升自我健康管理的水平。

信赖白大褂:谨遵医嘱,别自己瞎捣鼓,更别随便换药和停药。

写健康日记:记录用药感受,定期和医生交流,让治疗方案更个性化。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古丽巴合热木则克力、买尔旦肉孜

审核: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药剂药理科 主任药师 刘皈阳

本篇为文字组优秀作品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