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张一成文并摄影
交河故城坐落于新疆吐鲁番市西郊约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中,历经2300多年风雨洗礼,至今仍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和保存完好的城市形态震撼着每一位到访者。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杰出代表,更是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文明见证。
从高空俯瞰,交河故城犹如一艘巨大的航船停泊在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台地上,这种天然形成的30米高悬崖成为古城最坚固的防御屏障。整座城市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千年古城并非用一砖一瓦建造,而是采用“减地留墙”的独特工艺——工匠们直接在原生土台上向下挖掘,保留墙体,挖出空间,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奇观。
走进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南门遗址。这道宽约3米的城门曾是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两侧高耸的城墙至今仍保留着7到10米的高度。穿过城门,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中央大道纵贯南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区。主干道两旁,整齐排列着官署、民居、作坊和寺庙的遗迹,清晰展现着唐代城市“坊市制”的规划理念。
东城区集中了大部分官署建筑和贵族宅邸。规模宏大的官署区占地约7800平方米,由多个院落组成,残存的墙壁上仍可见精美的壁画痕迹。与之相邻的是气势恢宏的安西都护府遗址,这个唐代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见证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地下寺院遗址,这个深藏于地下的佛教圣地,保留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深远影响。
西城区则以民居和手工业作坊为主。密集的巷弄网络将居住区划分为整齐的坊里,普通民居多为一层或两层的窑洞式建筑,部分还保留着当年的土炕和灶台。制陶作坊区出土了大量陶器残片,而冶铁遗址则发现了铁渣和冶炼工具,印证了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手工业中心。考古学家还在此发现了唐代的葡萄种植遗迹和酿酒作坊,证明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历史至少可追溯至7世纪。
古城北部是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区,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大佛寺遗址尤为壮观。寺中心是一座高约10米的佛塔,周围环绕着僧房、经堂和讲经堂。出土的泥塑佛像、壁画残片和梵文贝叶经等文物,展现了高昌回鹘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景象。
考古研究表明,交河故城的兴衰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车师前国都城,在汉代成为西域都护府辖地,唐代设立安西都护府,14世纪因战争和丝绸之路改道而逐渐废弃。不同时期的建筑遗迹层层叠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地层学”标本。德国探险家勒柯克曾惊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历史的密码。”
站在古城高处远眺,落日余晖为土黄色的废墟披上金色外衣,仿佛能看见驼队穿梭的盛景,听见商旅交谈的喧哗。交河故城不仅是一处考古遗址,更是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立体史书,等待着人们继续解读其中蕴藏的文明密码。
来源: 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