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让青少年沉浸式触摸古海岸遗迹的历史温度与魅力,提高科学素养,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区文保旅游服务中心(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精心打造《观古海岸遗迹 看海陆变迁》主题课程入校园系列活动,深入大港第十中学、大港第十二小学,将蕴含海陆变迁奥秘的博物馆课堂送进教室,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引导同学们解锁代表历史年轮——贝壳堤的千年密码,让海洋生态保护理念在心中悄然萌芽、稳步生长。



活动伊始,宣教老师以《观古海岸遗迹 看海陆变迁》为主题正式开启课程,通过PPT课件图文展示、科普展板、核心知识点拆解与《天津贝壳堤形成过程》科普视频播放、互动问答、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探索古海岸的地质演变历程。讲解中,老师首先介绍了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的基础概况,有效拉近了同学们与这一科普阵地的距离,为课程奠定认知基础。随后,宣教老师围绕“海陆变迁与贝壳堤形成”和六个章节的介绍,为同学们系统讲解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近6000年的海陆变化,生动还原“沧海变桑田”的渐进历程以及我们的祖先与贝壳堤平原相依相生、劳作奋斗的历史,通过宣教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原本晦涩的海陆变迁、贝壳堤形成等知识变得直观可感,不仅有效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古海岸的浓厚兴趣,更加深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宣教老师特别将馆藏珍稀海洋生物标本“搬”进课堂,当鹦鹉螺、侏儒唐冠螺、大白蛙螺及渤海湾常见贝壳等实物标本一一呈现在眼前时,同学们瞬间被这些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标本吸引,连连惊叹于海洋的神奇与生物的多样,课堂热情瞬间被点燃,同学们与宣教老师积极互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宣教老师为同学们分发了贝壳堤科普宣传手册,使这堂课程的科普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



在大港第十二小学,海洋文化与科学家精神宣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科普月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叶脉上的科学精神”科学家主题叶雕展览由一片片精心挑选的树叶,经师生巧手雕琢,化作一个个鲜活的科学家形象,清晰的叶脉间,不仅承载着艺术之美,更镌刻着黄旭华、钱学森、屠呦呦、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巨匠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密码。孩子们化身小小宣讲员,站在叶雕作品前,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着科学家们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叶脉的纹理与故事的温度交织,让科学精神不再遥远,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师生心中。

此次主题课程入校园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海洋、古海岸遗迹的重要性,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基地、天津市青少年海洋知识教育基地,始终践行社会教育使命,今后将继续深耕青少年科普领域,创新课程形式、延伸知识边界,让古海岸遗迹的魅力与文化底蕴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科学精神在科普月的持续滋养中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来源: 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