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离肺癌有多远?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田虹

随着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在检查报告中看到“肺结节”三个字。不少人立刻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其实,肺结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今天,我们就来科学认识这个肺里的“小影子”。

(一)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并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一个影像学描述。它指的是在胸部CT扫描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肺部阴影。根据大小,结节可分为:

微小结节:直径<5毫米

小结节:直径5-10毫米

结节:直径11-30毫米

大于3厘米的阴影则称为“肺肿块”,需要高度警惕。

(二)为什么会有肺结节?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是良性的:

感染痕迹:肺炎、结核等感染痊愈后留下的“疤痕”

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硬化性细胞瘤等

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等疾病引起的炎症表现

血管病变:如动静脉畸形

恶性肿瘤:早期肺癌(只占很小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肺结节检出率显著升高,主要是因为CT扫描技术进步和肺癌筛查推广,而不是肺癌发病率突然激增。

(三)发现肺结节怎么办?最新指南是这样说

根据2022年版《中国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和美国放射学院发布的Lung-RADS指南,发现肺结节后不必过度焦虑,应遵循科学评估流程:

第一步:判断结节类型 医生会从多个维度评估结节特征:

1.密度分类:

1) 实性结节:密度均匀,能遮盖背景肺组织

2) 亚实性结节:包括纯磨玻璃结节(像一片磨砂玻璃)和部分实性结节

2. 风险因素评估:

1) 患者年龄、吸烟史、家族肿瘤史。

2) 结节特征:大小、形态(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毛刺)、密度。

第二步:个体化随访策略 对于低风险人群:

1.对于实性结节:

≤6毫米的实性结节:通常无需常规随访

6-8毫米实性结节:6-8个月后考虑随访

>8毫米实性结节:建议3个月后随访,或进一步检查

注意对于高风险人群(有吸烟史、家族史等),随访指征会更积极一些

2.对于磨玻璃结节:

≤5毫米:12个月后随访

5毫米:6个月后随访

部分实性结节因恶性概率相对较高,通常建议3-6个月后首次随访。

重要提示:上述仅为一般性原则,具体随访计划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

(四)肺结节=肺癌?概率其实很低!

研究表明,在CT筛查发现的肺结节中,超过95%都是良性的。尤其是:

长期稳定(2年以上无变化)的结节

形态规则、边缘光滑的结节

钙化明显的结节(通常是陈旧感染的痕迹)

即使是恶性结节,绝大多数也属于早期肺癌,通过适当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这正是肺癌筛查的意义所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发现肺结节后,应该做什么?

1. 保持冷静:不要过度焦虑,因为多数结节是良性的

2. 专业就诊:携带CT影像和报告到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

3. 规律随访: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复查,不要随意缩短或延长间隔

4. 警惕症状:如出现新发或加重的咳嗽、咳血、胸痛、体重下降等,及时就医

5. 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和厨房油烟等呼吸道刺激物

(六)肺结节需要手术吗?

只有当医生高度怀疑恶性且手术利大于弊时才会建议手术。目前多采用微创手术(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对于不确定的结节,有时会建议先进行非手术活检(如CT引导下穿刺)明确诊断。

结束语

肺结节就像是肺部的“痣”,大多数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观察。科学看待、专业评估、合理随访,才是应对肺结节的正确方式。通过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肺结节这个“小影子”真正构成威胁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记住关键一句话:发现肺结节,不要慌,找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该随访就随访,绝大多数人都能与你肺里的这个“小邻居”和平共处。

来源: 科普智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