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黄金珠

单位: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机体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无法有效清除,从而触发一系列的生理和代谢失调[1]。对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来说,在规范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系统、科学的日常护理对延缓疾病进展、管理并发症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饮食护理

(一)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因肾脏排泄能力下降,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氮质血症和肾脏负担。建议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根据肾功能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优先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摄入来源包括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这类蛋白质产生代谢废物较少。限制植物蛋白摄入,如豆类及豆制品,因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能增加肾脏负荷。

图2 优质蛋白食物

严格调控电解质摄入

对慢性肾衰竭的病人来说,调节电解质的摄入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当肾功能逐渐衰退时,会导致电解质出现排泄问题,例如钠、钾、磷等,从而引发电解质的紊乱。肾功能下降常伴随电解质紊乱,需依据实验室结果进行针对性调整:

限钠:建议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3克以内(相当于食盐5–6克),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应避免咸菜、加工肉类等高钠食品。

限钾:出现高钾血症时应严格限制香蕉、橙子、榴莲、紫菜、果干、番茄酱、低钠盐等高钾食物及调味剂。蔬菜可经切碎浸泡或焯水以减少钾含量。

限磷:建议限制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高磷食物摄入,以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矿物质代谢异常。

通过对电解质摄入的合理调节,有利于维持病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以保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2]。

(三)保证热量供应

慢性肾衰竭病人因肾脏功能损害,机体代谢能力降低,必须保证足够热量供应才能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及体重。为避免因蛋白限制导致机体消耗自身蛋白,应提供足够热量,建议每日摄入30–35 kcal/kg。应以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米、面、麦淀粉)和适量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维持体重及避免营养不良。但是要注意避免过多地摄取高热量和高脂肪食品,以免增加人体负担。

二、休息与活动

(一)合理安排休息

患者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劳累。出现严重水肿、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体力消耗。

(二)科学进行体力活动

在病情稳定期,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控制体重和增强肌肉力量。推荐方式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太极拳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运动中如出现头晕、气促、胸痛等应立即停止并休息。锻炼之后,应该及时适量补水,但是不能一次喝很多水,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3]。

图3 散步

三、病情监测

(一)自我观察

患者需养成记录关键指标的习惯:

1.每日定时测量体重,短期内体重增加>2 kg可能提示液体潴留。

2.监测血压,维持于医生建议的目标范围内。

3.观察尿量、颜色及有无水肿、恶心、皮肤瘙痒等症状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使医生能够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

(二)定期医疗复查

定期随访至关重要,包括: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电解质、血红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配合医生进行药物调整和治疗方案优化,严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四、心理护理

(一)了解疾病知识

病人及家属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慢性肾脏病有关情况,包括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当前治疗手段。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降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与焦虑心理。还可以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

(二)系统性心理支持

慢性疾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家属和医疗人员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情绪。推荐参加病友支持团体或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建立积极应对策略,提升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护理需结合各方面工作。从病人和家属积极了解疾病知识到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到合理的饮食控制、科学地安排休息和活动、严密地监控病情等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只有这些护理措施得到了全面细致的实施,才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应对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晓莉.慢性肾脏病的日常护理[J].健康之家, 2024(22):35-37.

[2]廖合梅.慢性肾炎患者如何居家护理?本篇给出建议[J].家庭生活指南, 2023(10):181-183.

[3]王晓丽,周娜,巩晓红.健康教育联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 2023, 32(5):942-945.

来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