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吹,耳旁时不时地听到孩子的“咳咳声”。咳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是孩子生病时的“报警信号”。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这些咳嗽用药小知识,纠正用药误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误区一
一咳嗽就吃抗菌药
事实
急性咳嗽大多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抗菌药物并没有治疗作用。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缓解咳嗽,反而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害、诱导细菌耐药、掩盖症状,导致咳嗽时间更长等。
当孩子咳嗽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咳脓痰、流脓涕、查血常规有炎症指标水平升高等,医师可能会判断孩子有细菌感染,此时可根据医嘱选用适合的抗菌药物。
作为家长,不能一发现咳嗽,就常规给孩子服用抗菌药物!
误区二
咳嗽太难受了,立马要用镇咳药
事实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神经反射,机体通过咳嗽将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排出体外。因此,少量的咳嗽咳痰有助于呼吸道的自我净化,无需干预。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对生活造成影响时,就需要治疗了。
镇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中枢发挥作用,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呼吸道局部咳嗽感受器起效。有些中枢性镇咳药物有依赖性,比如可待因、福尔可定。感冒伴有咳嗽宜选用外周性镇咳药,如那可丁,或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配合使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来缓解症状。止咳化痰中药对感冒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疗效,也可选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镇咳药对一定年龄的儿童禁用,比如可待因,12岁以下儿童禁用;那可丁,儿童不建议使用,服用含有此类成分的复方制剂时也需查看说明书上的使用年龄限制。
误区三
咳嗽了就一定要吃祛痰药
事实
咳嗽按照痰液的多少可分为干咳和湿咳(每天痰量>10毫升)。通常普通感冒、流感或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以急性咳嗽为主,干咳和湿咳都有。干咳不需要使用祛痰药。
咳嗽伴痰不易咳出时,需配合使用化痰药物。伴有气道痉挛的患者还需使用解痉药物,以利于痰液排出。痰多的患者不宜使用强力镇咳药物,以免抑制咳嗽反射,使痰液堵塞气道,引发呼吸困难等危险。
误区四
孩子反复咳嗽是免疫力不好,吃点免疫调节剂
事实
免疫调节剂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若孩子频繁发生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减少反复感染发生率,具体的药物品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保健品,因为多数保健品成分不明确,可能含有激素或不明添加剂,长期服用干扰正常免疫发育,甚至影响肝肾功能。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