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态系统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响曲,在这曲自然之歌中,鸟类以其灵动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悦耳的啼鸣,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护绿色家园。泉州市科协携手泉州市观鸟学会开设“鸟瞰科学”专题科普栏目,不定期发布鸟类科普知识,择优展播学生征文及绘画作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教育,关注鸟类保护与研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这里有精心绘制的鸟类绘画,以艺术的笔触勾勒出它们的美丽轮廓;有高清逼真的鸟类图片,展现它们在林间飞翔、觅食、嬉戏的瞬间,诠释生命的活力与灵动。让我们走进充满奇妙与惊喜的鸟类世界,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
白鹤 摄影作者:陈朝阳
白鹤 摄影作者:陈文森
征文鉴赏 ·《杳杳云,世藏白鸟》
2024年丰泽区征文、绘画大赛
作者:郭可扬泉州市第九中学 高三(7)班
/ 指导老师 周月芬/
犹记“夏日六月繁花艳,微风轻拂满林间。”六月,可谓是一个出游的好时节。
伴随着夏日微风,我来到一处碧色的湖泊。湖泊的边缘生长一丛丛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它们安详幽静,为湖面投下一片阴凉,而在这片广阔的苍翠植被中,有几团柔白的云雾在轻轻地晃动着。定睛望去——是白鹭!青白相间,自有一种清新怡人之感。
风乍起,吹皱一池绿水,树枝在风的扰动下发出的细微抗议,下一瞬枝干猛然一颤,那一团团云雾竟是展开翅膀向远处飞去,湛蓝的天、乳白的云、翠绿的树、澄澈的水和轻盈的鸟——好一幅大自然澄澈空灵的优美画卷。
站在西堤桥头看白鹭。它们舒展着身姿,腿和脖子同样的修长,一身似雪的羽毛,天生丽质,当之无愧鸟类中的“白雪公主”。绚丽的晚霞洒在湖面上,波涛起伏的湖水便被披上了一层粼粼金衣。洁白的鸟儿在夕阳下挥动着翅膀,它们用脚趾轻踏湖面,朵朵浪花在鸟儿脚下汇聚着,于湖面上欢腾着,撩起的一串串水珠,晶莹剔透,柔和的霞光被水珠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夕阳为鸟儿的羽毛镶上了一层金边,鸟儿们扇动着翅膀,裹挟着霞光,朝着夕阳奋力飞去,朝气蓬勃,快然恣意。
在古诗词中,白鹭也是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如南北朝诗人萧纲曾在《采莲曲》中写下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领略了白鹭栖息的自然美景后在《渔歌子》中写下的。纵观历史,诗仙李白也曾生动地描述过白鹭“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纯然的色调与水墨画卷的和谐,文人对白鹭的喜爱可见一斑。
有人感慨白鹭色彩单一,寡淡无味,不似其它鸟儿,色彩斑斓,光鲜亮丽。我想他一定不懂白鹭。“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白鹭向来是自由、纯洁与高贵的象征,它生动、鲜活,却也不失端方、优雅。它是日月山川孕育出的精灵,是自然界最真挚的馈赠,是我爱极了的鸟儿。
六月柳绿花明处,青天如水浸轻沙。明丽如夏日,灵动如白鹭,成长,终会像白鹭,实现卓越的腾飞!
绘画作品 .《鸟儿最好的家园》
2024年丰泽区征文、绘画大赛
作者:林亦然 泉州市城东中学 初二(3)班
科普延展 .白鹤*鹤形目鹤科
大型涉禽。通体羽毛洁白,仅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端部为黑色,喙部呈灰黑色,先端略向下弯曲;头部无冠羽,眼周皮肤裸露呈红色,虹膜暗褐色;胫部、跗跖及趾均为鲜红色,脚趾 3 前 1 后,便于在浅滩行走,爪黑色且尖锐。体躯修长,颈部约占体长 1/3,站立时颈部呈 “S” 形弯曲,姿态优雅。
偏好开阔、平坦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栖息于海拔较低的淡水沼泽、芦苇湿地、湖滨浅滩、河流三角洲等区域。
白鹤为季节性迁徙鸟类。繁殖区仅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科雷马河、雅库特等北极苔原地带。春季(3-4 月)北迁时,主要沿中国东北、蒙古东部的湿地迁徙;秋季(9-10 月)南迁时,路径分为东西两支,西支经哈萨克斯坦至印度,东支经中国东北、华北至长江中下游;全球 90% 以上的白鹤越冬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湿地,少量个体会扩散至安徽升金湖、湖南东洞庭湖等周边湿地。
白鹤为杂食性涉禽,以苦草、眼子菜、苔草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白鹤并非泉州的常驻鸟类,仅为偶见迷鸟或越冬期少量扩散个体,记录极为稀少:历史记录集中于泉州湾河口湿地(如洛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湿地)。
白鹤并非泉州的常驻鸟类,在2020年11月1只白鹤首次来到福建,直接飞到石狮湿地公园,而且越冬至2月底才离开,在泉州市是仅为偶见迷鸟或越冬期少量扩散个体:2021年在泉州湾水头外线冬季记录到5只。2023年白鹤一家3只(含亚成鸟1只)在蓝色海湾红树林区域越冬。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