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科普课堂走进文昌学校”第二十期
探索“神秘的植物王国”,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9月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倡议,积极响应首届“全国科普月”活动号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策划组织的的“热带植物有故事”科普课堂第二十期在清华附中文昌学校成功举办。本活动以“神秘的植物王国”为主题,由唐庆华博士担任主讲。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科普讲座,旨在通过专业科学知识的传播,增强青少年对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的理解,进一步推动海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整体提升、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有效助力,展示科研机构在科学普及与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课堂从“会动”的植物开启探索之旅。含羞草一触即闭的迅捷反应,苏醒树遇旱蜷缩、随风迁徙的智慧,步行仙人掌缓慢“行走”的能力,彻底刷新了大家对植物固定于地面的传统认知,令大家耳目一新。
接下来的“食虫植物”。唐庆华博士以猪笼草、捕蝇草、土瓶草等为例,细致讲解了它们如何通过特殊的结构——“捕虫囊”“感应刚毛”和“粘液陷阱”等方式捕捉昆虫、获取养分。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为了更好地生存,植物竟演化出如此多样的“生存策略”。
随后,“香花植物”带领大家进入一个芬芳的世界。牡丹、茉莉、桂花、白玉兰等常见花卉不仅观赏性强,其香气机制也蕴含科学奥秘。唐博士通过实物图片与科学解说,让同学们理解了植物如何通过颜色和气味吸引传粉昆虫,实现繁衍的目的。
在“奇花异草”环节,唐博士展示并讲解了随光开闭的太阳花、一日三变色的三醉芙蓉等神奇植物,并通过“弄色木芙蓉”花色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引出植物生理与光周期反应的科学话题,同学们直呼“植物就像魔术师!”
课堂最后,“植物之最”与趣味知识再次点燃全场——覆盖面积巨大的孟加拉榕树、世界上最轻的木材巴沙木,以及传说中吃人的“蛇树”,都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热带植物有故事”科普课堂旨在“通过科普活动,不仅传递植物学知识,更能激发大家保护自然、热爱科学的意识。”“热带植物有故事”系列科普课堂将继续走进更多校园与社区,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更多人感受到热带植物的魅力与价值。
此次科普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选修本门课程的孩子们表示:“原来植物这么神奇!以后要更加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株花草。”
来源: 椰子大观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