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地壳中,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二三十种,如果问其中哪种最重要,那一定是长石族矿物,它们占地壳总质量的60%,可以说,没有长石,就没有我们熟悉的许多岩石。
馆藏长石标本
长石这个名称,听起来就很有“常识”,因为通过形态来命名,是从古至今人们对自然产物命名的一种常用做法。比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长石一名方石,一名直石,生长子山谷,如马齿......”。
古代对常见矿物的命名多来自中医典籍(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不过有些违反常识的是,虽然“长石”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我国,但到了近现代,我国矿物学系统发展之时,对于这种矿物名的确定,却是老一辈地质学工作者沿用日本地质学中的名称。这是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学者对于近现代地质学、矿物学的研究历史比我国要早。这样的命名由来并不是孤例,比如地质年代表中那听起来十分奇怪的“寒武纪”、“泥盆纪”,也是沿用了日本学者对英文“Cambrian”、“Devonian”的音译。
说了那么多,长石到底是什么?它很长吗?长石其实是一类含有钙、钠、钾的铝硅酸盐矿物,这三种碱金属离子轮流坐庄,形成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偶尔还会混入其它元素,让长石矿物更具有多样性和不同的色彩,这也是长石属于一个矿物族,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矿物的原因。
长石晶体
至于长石到底长不长,这取决于和谁比。长石的晶体通常是厚板状或者短柱状的的多面体,与绿柱石、辉锑矿等长柱状晶体相比,就显得不是那么长了,不过就它本身而言,这种形态的晶体确实会给人一种“修长”的视觉印象。
辉锑矿
馆藏宝石级绿柱石(祖母绿)
围岩中修长的长石晶体
但长石的晶体并不总是方方正正的长方体,若以晶体特征划分,可分为正长石、斜长石和微斜长石。这些成分和晶体形态的区别,是长石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相互转化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岩浆岩还是变质岩中,都能看到各类长石的身影。
多样化的长石晶体形态
而如此多样化的长石家族成员也因为不同的性质而具备不同的用途,比如钾长石硬度高、抗磨性强、化学稳定性好,适合制作高档建筑瓷砖、浴缸、水槽等;斜长石具有珍珠光泽,部分品种还具有极光般美丽的晕彩,可以用作装饰材料,甚至被当作宝石。
宝石级长石——天河石(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具有“晕彩”效应的拉长石
更重要的是,由于长石的形成、转化与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分析这些信息,可以推断长石形成时的岩浆成分、温度、压力等条件,进而了解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对于理解岩石形成和地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长石不仅常存于岩石中,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日常中,可以说,它早已是我们的“常识性物品”!
以长石为原料制造的瓷具(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