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耶泽罗陨石坑一块名为“切亚瓦瀑布”的红色岩石上发现了豹纹斑点(采样时间为2024年7月)。科学家认为,这些斑点可能表明,数十亿年前,这块岩石中的化学反应可能证明了微生物级生命的存在。(图片来源:NASA)
宇宙的寂静,在最近被一声来自红色星球的低语打破。9月10日,NASA宣布了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的古老河床上,识别出了“潜在的生命印记”(potential biosignature)。这个消息让一个萦绕人类已久的问题变得无比迫切:我们是否孤独?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粒微尘。从科幻电影《异形》中狰狞的怪物,到《ET外星人》里温暖人心的访客,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想象从未停歇。而今天,褪去银幕的光影,科学家们正用探测器传回的真实数据,在宇宙中寻找答案。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性
银河系中有约1000亿颗恒星,在我们可以研究的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如果这些恒星中的一部分周围至少有一颗行星,那么可能有几乎数不清的外星世界存在。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如果只有地球存在生命,那将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
宜居带(图片来源:NASA)
"宜居带"(habitable zone)是科学家们用来缩小搜索范围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轨道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温度可能允许液态水在行星表面形成。
就像《三体》中描述的那样,一颗行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取决于它与恒星的距离——太近会导致水蒸发,太远则会结冰。除了适宜的温度外,一个支持生命的行星还需要适当的大小、合适的大气层,以及一颗不容易爆发灭菌耀斑的稳定恒星。
K2-18 b 概念图(图片来源:NASA)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超过5,800颗系外行星(exoplanets)的存在,但实际存在的系外行星数量可能达到万亿级。在它们中,有一些可能具备支持生命的条件。
例如,系外行星K2-18b 之前被观测到存在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二甲基硫醚 (DMS),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宜居世界,甚至可能存在系外行星生物,但这点现今还存在争议,科学界仍在探讨研究中。
科学家如何寻找外星生命
科学家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寻找外星生命: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填充口径(即全口径均有反射面的)射电望远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第一种是"被动SETI"(passive SETI),即搜寻地外智能(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这种方法假设如果存在技术发达的外星文明,他们可能会向宇宙发送信号。就像电影《第三类接触》中描述的那样,科学家们使用专门设计的望远镜接收来自太空的无线电波,希望能捕捉到外星文明的通信信号。
NASA的欧罗巴快船t探测器概念图
用于探索木星(图中远处)
及其卫星木卫二(又称欧罗巴,图中近处)
(图片来源:NASA)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光谱分析研究遥远行星和卫星上存在的分子类型。在地球上,某些分子通常或总是由生物体产生,因此如果在其他地方发现这些分子,它们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迹象。
20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就能够分析系外行星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寻找类似地球大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等。这种被称为凌星光谱(transit spectroscopy)的方法,可以将行星大气中的光分解成彩虹光谱,科学家们可以像读取条形码一样解读其中的信息。
“祝融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探测车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第三种方法是向可能存在生命的邻近天体发送探测器。例如,火星探测车正在收集可能含有古代火星微生物化石证据的岩石样本。而就在最近,这项努力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
根据NASA发布的最新消息,“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在耶泽罗撞击坑(Jezero Crater)一个名为“Cheyava瀑布”的岩石上,采集到了一份名为“蓝宝石峡谷”(Sapphire Canyon)的样本,其中发现了潜在的生命印记。这并非直接找到了外星生物,而是发现了一些物质或结构——它们极有可能是生物活动的产物,但仍需更多研究来确认。
毅力号使用Mastcam-Z仪器查看
火星车钻头内的“Cheyava Falls”岩石样本
(图片来源:NASA)
“毅力号”的仪器分析发现,这块岩石上存在着被称为“豹纹斑点”的矿物模式,其中富含两种特殊的铁矿物:蓝铁矿(vivianite)和硫复铁矿(greigite)。在地球上,这两种矿物常常与腐烂的有机物或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紧密相关。
更关键的是,分析表明这些岩石并未经历过高温或强酸环境——而在没有生命的情况下,这恰恰是形成这类矿物所必需的条件。这一发现极其重要,它表明火星可能在比我们想象中更晚的时期、更长的时间里都具备宜居性。尽管科学家强调“非凡的发现需要非凡的证据”,其他的解释尚未被完全排除,但这无疑是人类迄今为止在火星上找到的最接近生命证据的发现。
NASA还计划在2028年向土星的卫星泰坦(Titan)发送一架名为蜻蜓号(Dragonfly)的无人机,预计将在2034年到达目的地,搜寻与生命相关的化学物质。这让人想起《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的角色在火星表面进行的探索,尽管现实中的火星探测要复杂得多。
可能的外星生命形态
位于大西洋中脊 3,300 米水深处的“黑烟囱”热液喷口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如果外星生命确实存在,它们可能长什么样?这取决于它们所在的环境。在我们太阳系的冰冷卫星,如木星的卫星盖尼米德(Ganymede)和欧罗巴(Europa),以及土星的卫星恩克拉多斯(Enceladus)上,生命可能在冰层下海洋中的热液喷口周围繁衍。这些生命可能类似于地球深海中的奇特生物,如单细胞古菌(Archaea)或依靠喷口流体中的化学物质生存的管状蠕虫。
黄石国家公园的大棱镜泉
(图片来源:黄石国家公园)
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是地球上的"极端环境生物"(Extremophiles),这些生命形式在黄石国家公园的腐蚀性化学池、南极洲的干燥山谷、海底的超热喷口等极端环境中茁壮成长。它们属于数十亿年前就与我们分离的生命分支,可能是理解外星生命的重要类比。这些极端环境生物让人联想到《异形》系列电影中的外星生物,尽管现实中的极端环境生物远没有电影中那么可怕或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地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第一个生命可能出现在约42亿年前。但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再到智能生命的出现,这个过程花费了数十亿年的时间。现代人类仅在约30万年前才出现在地球上。这意味着,如果其他行星上的生命遵循类似的进化路径,那么它们可能仍处于微生物阶段,而非科幻电影中常见的高度智慧外星人。
发现外星生命会改变什么?
当NASA宣布在火星上发现了“潜在生命印记”,那个曾经“如果明天确认火星存在古菌化石”的假设,已经变成了“就在此刻”的现实回响。这一发现与其说是答案,不如说是一个更深刻的叩问:这些痕迹究竟是生命的绝唱,还是地质的巧合?
要揭开谜底,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样本带回地球进行分析。然而,这场星际“取证”之路充满挑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NASA因科研预算削减,其火星样本返回计划前景未卜。尽管如此,NASA仍在探索成本更低的商业合作路径,力争在2035至2039年间将火星的秘密带回。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与此同时,中国的“天问三号”任务也在加紧推进,计划于2028年发射、2031年实现样品返回的探测任务,有望实现人类首次从火星带回样本的历史性突破。
电影《超时空接触(Contact)》剧照
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一小块岩石都可能重新定义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言:“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如果只有我们一个生命体,那将是多大的空间浪费。” 现在,人类正伸出手,试图触摸那遥远的邻居,以证明我们在这宇宙中,或许并不孤单。
参考资料:
1.https://www.cnn.com/2025/09/10/science/nasa-mars-sapphire-falls-rock-sample
2.https://www.nasa.gov/news-release/nasa-says-mars-rover-discovered-potential-biosignature-last-year/
3.https://www.livescience.com/space/extraterrestrial-life/aliens-facts-about-extraterrestrial-life-and-how-scientists-are-looking-for-it
4.https://science.nasa.gov/exoplanets/can-we-find-life/
5.https://www.nasa.gov/universe/exoplanets/webb-discovers-methane-carbon-dioxide-in-atmosphere-of-k2-18-b/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arch_for_extraterrestrial_intelligence
作者:杨雨鑫
审核专家:李昕 北京天文馆研究馆员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