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可怕,不仅在于其高发性,更在于它的隐匿性,尤其是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往往缺乏定期体检的机会,慢病管理的空白,成了健康防线上的巨大缺口。但这一切困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悄然改变。

AI专慢病筛查平台。受访方供图

由内蒙古卫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数公司”)自主研发的“慧诊宝”系统,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常规检验数据疾病识别领域实现创新性突破,其核心就是唤醒“沉睡”的血常规检验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血常规每一项指标底层蕴藏的病理性变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些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预警。”卫数公司技术负责人周玥介绍道,无需额外设备耗材,3分钟可完成上万人次筛查,准确率达到83.47%以上,用近乎“零成本”达到全身体检的效果。

除了高效与经济性,“慧诊宝”还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可自动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帮助医生优先处理高危病例,并在临床诊断中提供关键线索,减少误诊和漏诊。上医智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宋彪指出,该系统如同医生的“智能助手”,指引正确的诊疗方向,帮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基层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其背后的技术突破,让“慧诊宝”也能适配不同医疗场景。宋彪告诉记者,针对医疗数据常“缺页少章”的问题,自建了一套缺失值填补技术,还原残缺数据;面对不同医院设备、试剂、方法的差异,智能质控校对技术可统一数据质量,再通过双焦注意力多模态自适应算法,既能适配三甲医院高端数据,也能适应基层医院设备简陋、数据不全的情况,实现全场景适应。

此外,“慧诊宝”将AI专家与临床医生的智慧深度融合,实现了多项颠覆性技术突破,构建起贯穿诊疗全链条的智能体系,并在全球首创“人工智能标志物”概念。不同于传统的生物或数字标志物,它是从海量数据中由AI自主发现的新型预警信号,为疾病早期识别开辟全新路径,推动医学研究进入“数据驱动发现”的新时代。

目前,“慧诊宝”已在内蒙古、吉林、湖南等地落地生根,累计激活近20万份检验数据,完成近5万人次的慢病风险筛查。正如内蒙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会秘书长唐建平所言,以“慧诊宝”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用智能算法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给大众提供了普惠的医疗模式,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审核:宋彪 上医智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来源: 人民网科普-见证科技之路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