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学术定义为:由肿瘤细胞自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并升高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基因突变产物、代谢产物及糖类等,目前已知的种类超过 50 种。它们通常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尿液或组织中,是监测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指标。
为什么要做肿瘤标志物检查?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攀升,肿瘤筛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肿瘤标志物检测可用于
· 筛查肿瘤高危人群;
· 发现早期原发肿瘤;
· 辅助无症状肿瘤的诊断。
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提升肿瘤治疗效果提供关键依据。
肿瘤标志物的三大来源
肿瘤细胞直接分泌:如前列腺癌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机体免疫反应产物:肿瘤刺激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或抗体(如某些炎症相关抗体)。
肿瘤代谢产物:例如癌细胞异常代谢导致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
常见检测方法
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及意义
· 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睾丸癌的特异性指标,尤其适用于乙肝 / 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筛查及疗效监测。
· 癌胚抗原(CEA):广谱标志物,常见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
· 糖类抗原 125(CA125):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血清标志物,中晚期敏感性高,但早期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
· 糖类抗原 15-3(CA15-3):乳腺癌的特异性指标,早期敏感性较低,更适用于病程监测。
· 糖类抗原 19-9(CA19-9):胰腺癌的高敏感性标志物,也可见于胆管癌、胃癌等。
· 糖类抗原 72-4(CA72-4):胃癌诊断的优选标志物,对良性病变的特异性极高(良性胃病检出率仅 0.7%)。
· 细胞角蛋白 19(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于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的特征性标志物,诊断阳性率达 91%。
·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癌的关键标志物,但需结合直肠指检和影像学(因前列腺炎、良性增生也可引起升高)。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绒毛膜癌、睾丸癌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如葡萄胎)的诊断与监测指标。
· EB 病毒抗体(EBV-VCA):EB 病毒阳性者患鼻咽癌风险显著高于阴性人群。
· HER-2/neu 基因:乳腺癌、胃癌患者基因靶向治疗的重要检测指标。
哪些人需要做肿瘤标志物筛查?
40 岁以上健康人群(常规体检建议纳入);
癌症信号人群:如乙肝 / 肝硬化(肝癌高危)、长期吸烟(肺癌高危)等;
职业暴露人群:在矿场、化工等污染严重企业工作者;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者:如吸烟、酗酒、长期食用腌制食品等;
癌症高发区居民或有家族史者。
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良性疾病可引起假阳性,例如:
· CA125 升高可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
· PSA 升高可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 CEA 升高可见于吸烟、肝炎、结肠炎。
敏感性有限:早期肿瘤可能因标志物分泌量不足而呈假阴性(如早期卵巢癌 CA125 可能正常),部分癌症(如脑胶质瘤)无特异性标志物。
不能单独诊断:必须结合 CT、MRI、病理活检等手段综合判断。
指标异常≠癌症!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
单次检测值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数倍);
多次检测数值持续升高;
高危人群筛查时指标异常。
若出现上述情况,需进一步通过 X 光、B 超、胃肠镜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结语
肿瘤标志物是恶性肿瘤筛查、诊断及疗效监测的重要工具,但并非 “万能指标”。建议公众建立科学认知,养成定期体检习惯,将肿瘤标志物检测纳入健康管理体系。未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肿瘤标志物检测将更具个性化,为癌症的早期干预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作者:
李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特需医疗部 主管护师
胡梦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特需医疗部 主管护师
审核:许东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特需医疗部 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