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年汉阳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启动式在中铁大桥局集团启动,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工作站、武汉市两江生态科技公司专家工作站、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工作站成立。

近年来,汉阳区科协大力引进高端智力资源,先后成立中铁大桥局集团高宗余院士工作站和湖北省智慧交通研究院姜德生院士工作站,累计建成7家专家工作站,成立33家企事业单位科协组织。

专家工作站授牌现场

依托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特聘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权领衔。作为岩土工程领域权威专家,江权长期深耕深部高应力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曾主导乌东德、白鹤滩等20余项重大工程的稳定性评价。

现场负责人莫利君介绍:“此次工作站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我们破解山区隧道工程地质‘卡脖子’难题”。工作站已联合开展多项关键技术攻关:2024年完成“十宜高速兴山至长阳段隧道高地应力测试反演”项目,为工程设计提供核心数据;正在推进的“板块活跃区公路高应力隧道岩爆灾害防控”研究(2023—2026年),将提升复杂地质施工安全性;2025年新启动的“岩土体智能直感随钻探测技术”项目,更推动探测技术向精细化升级。

武汉市两江生态科技公司专家工作站,由市农科院前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杨保国牵头。杨保国作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次带领10余人团队(含2名二级专家、6名博士/研究生),聚焦墨水湖、龙阳湖生态治理和维护。

据记者了解,工作站制定了三年攻坚计划:2025年已完成《“以鱼抑藻”防控蓝藻水华实施方案》编制,同步开展水质监测与鱼类病害防控;2026年将优化方案并申报1-2项科技项目;2027年拟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完成成果登记,计划三年间申报专利3-6项、发表论文3~5篇。依托公司水生态检测实验室与市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工作站将为汉阳湖泊治理和维护提供可复制的“生态方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工作站,由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二级教授李格升领衔。先后主持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项目协调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3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等,此外在燃料燃烧与发动机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现场负责人郭卫勇介绍:“工作站将依托学校船舶工程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两个国家级专业群的学科优势,聚焦船舶低碳与零碳发展核心目标,重点攻关船舶动力系统能效优化提升、零碳燃料应用及新能源船舶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致力于破解传统船舶高能耗、高污染等行业难题,推动区域船舶制造向绿色化、智能化、零碳化转型,为长江经济带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示范引领。”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陈映琦

见习记者:廖相博

通讯员:杨池 莫利君 郭卫勇

编辑:陈丽萍

来源: 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