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汉阳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启动式在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局”)举行,三位青年科技工作者成为“会场焦点”——代表各自单位讲述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攻关,使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的故事。
当天,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若光,汉阳区委副书记傅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雷祖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双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翀,区政协副主席罗传宏和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建华等与会并见证2025年汉阳区“全国科普月”正式启动。
启动式上,中铁大桥局科信部部长代皓以《桥梁智能绿色建造创新成果与工程实践》为主题,从企业创新成就、智能建造技术、绿色建造技术和技术发展展望四个方面,阐述了七十年来中铁大桥局实现了新中国桥梁建设事业从学习起步到奋发图强,从追赶跨越到领先世界的发展史。“日前双柳长江大桥跨粑铺大堤桥、航天城互通北引桥LUHPC(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桥面板安装工程圆满完成,实现了LUHPC新材料在国内桥梁工程的首次大规模应用。”代皓介绍,UHPC即超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钢纤维、硅灰等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混凝土,不仅可实现桥梁构件减重30%以上,与钢梁结合后,还能显著提升桥面承载力和抗疲劳性能,“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开始,中铁大桥局UHPC技术团队依托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致力于UHPC系列材料和UHPC桥梁轻型高性能结构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目前已形成了UHPC数十项专利和工法,累计合同额超10亿元。”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交规院”)技术质量安全部副主任莫利君就企业科技成果进行主题分享,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介绍了交规院在主营业务业绩、重大项目创优、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全力打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安全交通先进建造技术”“数字化全生命周期勘察设计技术”三大创新高地中展现的雄厚实力,在实施“产业数字提升”“数智经济培育”“打通转化孵化产业化循环链条”三大工程中培育的强劲动能。
汉阳市政旗下武汉汇科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负责人汪峰以《AI在建筑施工及城市基础设施运维行业的实践与探索》为题,详细介绍依托自主研发的镜元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入口,助力工程建筑行业、运维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实践过程,“以工程建筑行业为例,打造‘自主管理型’智慧工地,改变传统巡查低效痛点,在‘无人机天上飞、摄像头地上看’的基础上搭载AI大脑进行图像实时分析,第一时间发现现场安全问题,第一时间闭环管理消除隐患。”
活动现场还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3家武汉市专家工作站、武汉市两江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科协举行授牌仪式。
会后,与会嘉宾和汉阳区优秀师生代表前往湖北省十佳科普基地之一的桥梁博物馆参观。
近年来,汉阳区科协大力引进高端智力资源,先后成立中铁大桥局集团高宗余院士工作站和湖北省智慧交通研究院姜德生院士工作站,累计建成7家专家工作站,成立33家企事业单位科协组织;大力拓展科普阵地,构建多元化科普阵地,目前全区有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 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还设有3个省级科普惠民社区、13个市级星级科普示范社区、1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3所市级科普示范学校及2所特色学校等。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陈映琦 刘炼
见习记者:廖相博
通讯员:王静远
编辑:陈丽萍
来源: 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