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当你还在熟睡时,窗外的鸟儿早已唱响“晨曲”。从城市公园到热带雨林,这种黎明合唱(晨鸣)在全球屡见不鲜,宛如大自然准时奏响的交响乐。但你有没有想过:鸟儿为什么总喜欢在黎明歌唱?这究竟只是巧合,还是另有科学解释?
以报晓闻名的知更鸟(学名欧亚鸲)(图源:Dawn-Chorus.org)
最近,一项由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与印度Dhvani项目合作的研究,试图解答这个听起来“日常”却未被充分厘清的问题。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皇家学会哲学汇刊B辑》。
鸟儿黎明高歌,是因为“声音传得远”?
科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解释,即“声学传播假说”(acoustic transmission hypothesis)。这一观点认为,鸟类之所以偏好在黎明鸣唱,是因为这一时段的环境最利于声音的传播。黎明的空气湿度较高、风速较低,有助于鸟鸣以更清晰、更远距离、不易受干扰的方式传达出去。
而这项新研究,正是针对这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说展开验证。研究团队在印度南部的西高止山脉(Western Ghats)设置了43个自动录音点,收集并分析了69种鸟类在黎明与黄昏这两个时段的鸣唱数据,尝试从中找出鸟类鸣唱的偏好与背后的动机。
印度西高止山脉覆盖着大片森林,研究人员在这里收集了鸟类鸣唱音频
(图源:iMahesh|Wikimedia Commons)
为了验证“声学传播假说”是否成立,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预测:如果黎明的环境真的更适合声音传播,那些鸣声频率更高的鸟儿,应该比鸣声频率相对较低的鸟儿更喜欢在黎明歌唱。
因为高频声音比较容易被风和湿度干扰,而黎明的空气状况理应更有利于发出高频鸣声的鸟儿传声,所以它们的鸣唱也应该更集中在这个时间段。
马拉啸鸫(印度啸鸫),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因其清脆的高频长鸣而闻名。
(图源:Koshy Koshy|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分析结果打破了这一推论。研究人员发现,鸟类的鸣唱频率与黎明鸣唱的倾向之间并无显著关联,也就是说,不管是“高音鸟”还是“低音鸟”,都没有表现出因声学传播条件改善而选择早起鸣唱的趋势。
印度灰犀鸟,为西高止山脉及印度南部山地的特有物种,声音较为低沉。
(图源:Drsssuresh1961|Wikimedia Commons)
还有另一种流行的解释是说,黎明天光微弱,视线不佳,不适合觅食,鸟儿们就索性用这段时间来鸣唱。
在晨曦中歌唱的百灵鸟(图源:TCBW)
但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站得住脚,毕竟这种说法对黄昏也同样适用。可研究发现,大多数鸟类在黎明的鸣声活动明显多于黄昏。这说明,光线不足或许是个因素,但显然不是唯一的解释。
研究团队的拉梅什(Vijay Ramesh)博士直言:“我们几乎没有找到能支持这些传统环境因素假说的证据。”这一发现,对以往数十年关于鸟类黎明合唱的解释提出了强烈挑战。
更可能的解释:领地宣示与信息交流
既然“环境优势”这一类假说被排除,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鸟类的生态行为与食性特征,发现领地意识强烈的物种,以及杂食性鸟类,在黎明的鸣唱尤为频繁。
研究人员称,夜晚对于大部分鸟类而言,是一个无法活动的“静默期”。到了黎明,它们往往会迅速恢复活跃状态,重新建立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尤其是那些具有强烈领地意识的物种,更倾向于在第一时间发出鸣叫,借此宣示地盘、标明位置,向邻近的同类“报到”,以免在夜间沉寂之后被入侵或误判空巢。
白胸翡翠,其栖息地横跨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领地意识很强。在研究中,它是更倾向于在黎明而非黄昏鸣叫的物种之一。(图源:Satdeep Gill|Wikimedia Commons)
至于杂食性鸟类,它们的黎明鸣唱行为则可能与觅食有关。研究人员推测,这些鸟类经常在黎明组成“觅食团队(觅食集团)”集体出动,通过鸣声相互通报资源位置、同伴位置,甚至是预警附近是否有捕食者出没。
鹊鸲,杂食性鸟类,是该团队的研究物种之一
(图源:Charles J. Sharp|Wikimedia Commons)
虽然尚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觅食集团选择在黎明开始活动”,但这类社交型信息交流在鸟类晨鸣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晨曲”的意义,不止一个答案
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仅考察了印度热带地区的鸟类,方法上没有对鸟类进行视觉追踪,也没有记录黎明和黄昏合唱的确切开始时间。
不过,正如美国杜克大学鸟类学专家史蒂夫·诺维基(Steve Nowicki)所评价的,这项研究的最大价值不是为“晨曲”下定论,而是排除了部分被视为“常识”的错误解释。他也坦言,鸟类晨鸣可能并没有单一的原因,而是多个动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复杂交织。
一只欧亚鸲正在枝头报晓(图源:pete beard|Wikimedia Commons)
我们仍未知道为什么鸟儿喜欢在黎明歌唱。也许对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够完美”的结论;但对我们而言,却多了一份对自然行为的敬畏和理解。(刘若冰)
参考资料:
https://www.npr.org/2025/06/20/nx-s1-5436078/why-birds-sing-dawn-chorus-research-study
https://phys.org/news/2025-06-reveals-early-bird.html
https://doi.org/10.1098/rstb.2024.0054
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c.7837884
审核:杨晓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副教授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