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群体:所有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公众,尤其适合亲子家庭,探索过程如同“历史侦探游戏”。

预计耗时:5-6小时。

路线地图:

[中国文字博物馆(获取文字“密码”)]→(交通连接)→[殷墟博物馆(新馆)(验证“物证”)]→(步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沉浸“场景”)]

第一站:中国文字博物馆——获取解读商朝的“文字密码”

科普定位:这里是“理论准备区”。我们将在这里寻找关于“衣食住行”的古老汉字,看懂这些字,就等于拿到了解读殷墟文物的密码本。观众通过游览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展陈,了解中国文字发展史,并寻找隐藏在展厅里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甲骨文卡片。

探索任务:在博物馆内找到并了解以下关键词的古文字形态:

衣:寻找“衣”“丝”“裘(皮衣)”“帛”(丝织品)等字的甲骨文或金文。

第二站:殷墟博物馆(新馆)——发现殷商生活的“实物证据”

科普定位:这里是“核心证据区”。我们将用第一站学到的“文字密码”,在这里验证殷商人真实的“衣食住行”水平。

探索任务:根据线索,找到相应的国宝级文物:

第三站: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沉浸式体验商朝“生活场景”

科普定位:这里是“实景沉浸区”。在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址,感受商代生活的空间与氛围。

探索任务:完成最终的场景化体验:

住之体验:站在宫殿基址的夯土上,用手触摸三千年前的黄土,想象头顶是茅草覆顶、重檐草庑的宏伟宫殿。

食之体验:在H127甲骨窖穴旁,想象这里的巫师在占卜后,可能正在举行一场祭祀,然后用鼎、簋等器皿分享祭品(食物)。

行之体验:在车马坑,直观数一数坑里有多少匹马、多少个车轮,印证“车”字的象形,感受商代贵族出行的排场。

衣之联想:在整个遗址区,想象一下,穿着不同服饰(麻布衣的平民、丝帛佩玉的贵族、甲骨戴冠的巫师)的人,在这些建筑中穿梭忙碌的景象。


来源: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