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暴雨、大暴雨……接二连三的雨水预警,让今年的雨季显得格外潮湿漫长。有时前脚还清风徐徐,后脚便雷雨骤至;扫个共享单车的功夫,手机像是洗了澡;到站再一看屏幕,风雨没过就见了彩虹(短路花屏)!常在雨中走,哪有不湿“机”,如何在爱机进水后及时抢救,避免更大损失?
1、手机进水,双重危害不可忽视
①“突发心脏病”——短路
一旦水流进手机主板,就会在精密元件之间“搭桥”,形成异常的电流通路,从而产生大电流和高温,直接烧毁手机内核心元件。
症状:黑屏/花屏、关机、无法充电、机体异常发烫。
②“慢性癌症”——腐蚀
水分蒸发后,水中含有的离子等杂质会残留下来,附着在主板的金属电路和元件上,并与手机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生锈、腐蚀。
症状:充电困难、连接不稳、自动关机、听筒/扬声器声音失常。
2、拯救“落汤机”,大米也管用?
万一手机进水,切记“冷静、断电、干燥、送修”八字诀!错误操作可能让手机“病情”加重!对待一些特殊“偏方”更要慎用!
“大米干燥法”不可取
3、防水手机是怎样炼成的?
除了我们自身的防水常识,手机厂商也在为手机增加硬件防护,为我们日常使用增添安心保障。受限于应用,手机外壳无法完全密闭,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物理结构设计,在关键部位建立起屏障,阻止水的侵入。其主要包括四方面:
4、你的手机有多防水?
目前,电子产品的防尘防水等级采用IP代码(国际防护等级)表示,通常由两位数字组成,绝对值越高越防尘/水,第一位数字代表防尘等级(0-6),第二位数字代表防水等级(0-9K)。如“IP68”,6即防尘等级,8即防水等级。
具体防水等级对应级别和场景如下:
在这里,小编要重点“敲黑板”了!防水 ≠ 防水一切水 ≠ 永久防水!
不防其他液体:IP等级测试用的是常温纯净水,其他特殊液体不含其中。
防水性能会随使用衰减:手机防水依赖的密封胶圈等器件,会随使用逐渐老化。
进水不报修:绝大多数厂商的保修政策不涵盖进水损坏,所以即便手机防水,也尽量不要让它“泡澡”。
数字时代,手机早已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最佳搭子”,陪伴每一天的通勤、联络、记录与分享!当它默默为你点亮讯号、传递牵挂时,也别忘了它其实也需要被温柔守护。手机怕水,但关怀不畏潮湿!给它多一份保护,就是为你的数字生活多续一份安心!
来源: 中移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