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年石家庄市新华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于水上公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协会、高校、科普企业、机关及社区等12家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与科普志愿者,通过游戏互动、展览展示、实地观测、亲身体验、讲解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带领市民深入感受科技融入生活的魅力,体验创新点亮未来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吸引了小朋友、青少年、社会公众、科技工作者及大学生志愿者2000余人参与活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展示了“神奇的种子”,涵盖各类农作物、中药材、蔬菜、林木、水果和花草的种子。现场市民踊跃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微观世界,探索自然奥秘。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科普团队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转基因相关知识;朱金永老师、杨梓萌介绍了“神奇的种子”-玉米、小麦、水稻、藜麦、豆类等农作物种子实物并对科普基地进行了宣传;张磊老师讲解了如何利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现场发放宣传折页100份。小朋友们对种子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要去科普基地开展学习与参加田间实践活动。 



       石家庄市植物园展出了多种奇特植物,包括龟背竹、鹿角蕨、飞机草、弹簧草、鱼骨草、生石花等形态别致的“模仿家”,以及含羞草、捕蝇草等可动植物,吸引了众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们驻足观看。在游戏互动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社区组织了垃圾分类闯关游戏,以“玩中学、学中传”的方式,帮助市民在趣味互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针对社会关注热点,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司法实务系教师现场讲解了诈骗犯罪的相关科普知识,并提供实用的防范指南与应对策略。活动现场循环播放《解密“AI换脸”技术原理》科普动画,通过生动案例和通俗讲解,进一步增强公众防骗意识。


     12家科技志愿服务单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展品向市民进行科普宣传,内容涵盖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政策、天文知识和天文观测、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数字素养、疾病预防、动物保护、声光电磁探秘、航空航天知识等方面。活动现场好看又好玩,为市民带来一场沉浸式体验的科普嘉年华。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继续开展进社区、学校和开放实验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作者:马春红 朱金永 张磊  杨梓萌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