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朋友问了华子同样的问题,服用降压药,现在血压正常了,能不能减量或是改成隔天吃呢,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也能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华子的回答是,建议维持当前服药剂量,不要轻易减量,更不能隔日服用,否则有可能增加疾病风险。因为高血压不能根治,只能依靠持续用药维持血压。而现有的长效降压药物的作用只能维持24小时,满足不了隔日服用。
一、你的血压真的正常了吗
很多人认为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正常了,其实这个只是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4)中要求,80岁以下没有合并症的人群,只要可以耐受,建议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8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考虑将收缩压(高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
健康人群理想的血压范围是在120/80mmHg以下,不低于90/60mmHg。在可以耐受,没有不适感觉的前提下,稍低一些的血压对器官的保护作用更好。
二、降压药为什么不能隔天吃
药物服用之后,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除了控释与缓释的药物剂型,大多数的药物在吸收后会快速达到血药浓度高峰,然后随着代谢消除,逐渐进入血药浓度低谷,药效也会随着血药浓度波动而变化。
目前的长效降压药作用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每天需服药1次,如果隔日服药,就会使血药浓度的“峰谷差”加大,引起血压的大幅波动。
高血压的控制,不仅要降低血压,保持血压稳定也同样重要。大幅的血压波动有可能对心、脑、肾、眼、血管等器官造成损伤,增加疾病风险。
三、保持剂量血压不会继续降低
降压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不会持续叠加,通常只是在用药初期血压降低较为明显,在持续用药2周以上时,就会达到最大降压作用,继续保持剂量服药也不会使血压降得过低,而减少药量则有可能使血压反弹。
有些老年人在卧位、坐位或是下蹲时迅速站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低血压,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这种情况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有关,衰老是主要原因,平时要注意避免体位变换过快,避免跌倒。
如果在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收缩压连续3天低于110mmHg,同时还有头晕、疲乏或是眼前发黑等情况,可能是血压过低,则需要找医生查明原因和调整用药。
四、不要过度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
服用降压药物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与高血压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衰、肾衰、卒中、心梗等疾病十分严重,往往无法逆转,而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及时停药基本可以恢复,不会有永久损伤。
而且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只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服用降压药并不会受明显影响。
虽然说“是药三分毒”,但用降压药的**“小毒”置换掉高血压产生的“大伤害”**,这笔买卖是非常划算的。
总结一下,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了,是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疾病的痊愈,需要长期坚持规律服用药才能避免高血压的伤害。随意减量或是改为隔日服用,有可能使血压反弹,增加疾病风险。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来源: 药师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