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总决赛

暨对话交流活动在我校举办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开展之际,9月14日,以“核燃青春强国梦 砥砺十载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苏州大学、科普中国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总决赛暨对话交流活动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恩玲艺术中心顺利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焕乔,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顾雁峰,国家核安全局核一司副司长罗建军,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熊攀,中核集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集团团委书记何高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黄超,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王学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院长刘立业,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查佐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金雷,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倪志强出席活动。

山东省核学会、湖北省核学会、陕西省核学会、湖南省核学会、北京核学会、山西省核学会、黑龙江省核学会、江苏省核学会、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等单位的代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南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工业学院、兰州大学等高校代表和参赛师生,苏州大学学生代表、苏州市中小学生共计800余人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刘立业代表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对承办单位苏州大学和热心核科普事业的各界朋友们表示感谢。他指出,大赛始终以“激发青年创意、传播核科学知识、消除公众误解”为使命,以创意为桥梁,让核技术不再遥远,让辐射防护知识变得亲切生动,十年间孕育出千余件优秀科普作品。希望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动核科普工作者深化科普使命,助力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广的视野和更实的举措为我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与广泛的社会力量。

罗建军在致辞中指出,十届大赛饱含了对核能事业未来发展的深情寄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高度重视核能与核安全公众沟通工作,力求持续增进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科学认知和深度信任。希望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核科普工作规律,构建核科普“新生态”和核科普传播“新矩阵”,推动公众沟通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夯实核能事业发展的社会认知根基。

熊攀向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的青年才俊致以热烈祝贺,他指出,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宣传中心始终高度重视涉核新闻宣传科普文化工作,为核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未来,将一如既往支持“核+X”创意大赛的举办,希望同学们以本次大赛为新起点,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实验做到产业需求端,让核技术更好服务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

何高波在致辞中指出,“核+X”创意大赛作为中核集团6大科普品牌活动之一,已成为激发青年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科普新质生产力、展现核科技魅力、弘扬核工业精神的重要平台,“X”的边界不断被充满想象力的青春突破。当前,核科技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处在科技浪潮“Z世代”的青年学子是连接核科技和社会公众的最佳桥梁。希望大赛成为最强能量的核知识“播种机”和最可信赖的携手共进“连心桥”,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推动强核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超指出,今年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老一辈创业者铸就了“两弹一艇”的历史丰碑,从打破核垄断到守护民族尊严,从和平利用核能到发展清洁能源助力“双碳”目标,核工业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广核高度关注青年群体创新创效工作,近年来与多所高校搭建了创新创效合作对接平台,希望同学们在“核+x”创意大赛的舞台上展示才华,树立强国报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

查佐明代表苏州大学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和兄弟院校的师生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并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发展建设。他指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号召,已连续八年举办“核+x”校级赛事,能承办本次活动深感使命光荣,今后将依托特色科研资源,继续发挥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学习各兄弟院校优秀科普经验,建设一批科普创新实验室,培育一支跨界融合的科普导师团队,打造一套可复制的科普实践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普工作质量,让科普教育成为实践育人的沃土。

柴之芳院士在视频寄语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核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核聚变领域、核基础研究以及核技术应用尤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对于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要对核有正确的认识,核相关行业要加强合作,合力共赢,把核科学技术发展应用推向新高潮,在国民经济各项领域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开幕式上发布了“核+X”十周年宣传片。

在对话评审环节,通过作品播放、宣教员讲解、院士专家提问、打分等环节展开,评选出本届大赛一、二等奖和“优秀科普宣教员”。与此同时,活动全程开通了网络直播,在线人数达9万余人,并由场外观众投票产生“最佳人气奖”。

评审结束后,张焕乔院士对入围作品进行了总体点评。张院士指出,本次总决赛展示的7件作品是从上千件作品中脱颖而的,体现出我国核科普正从“讲清楚”走向“听得懂、愿意看、主动传”。七件作品就像七束“创意射线”,能量大、靶向准、深度够。用短视频、动漫等“X”语言,让核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这份年轻活力飞进老一辈核科技工作者的心里。希望同学们继续把“两弹一星”的火炬翻译成时代的流行语,愿“核+X”大赛继续用无限创意点亮强国“核”力的未来。

活动现场对本届科技创新赛道一等奖作品《高效的助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辐射防护教学智能体》进行展示,并邀请作品宣教员分享创作的心路历程。

苏州大学乐队带来《我是哪吒》。

活动最后宣布了本届大赛对话交流活动“优秀科普宣教员”以及由网络投票产生的“最佳人气奖”,揭晓了现场评审产生的一、二等奖名单,并邀请一等奖团队发表获奖感言。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大学校史馆,实地交流了苏州大学的核特色科普工作和核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深入了解了苏州大学的各项建设情况。

本次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光明网、中国科技新闻网、中国网、中国环境报、中国核工业报、科普中国、新华日报、苏州日报、科普苏州、今日头条等20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通过中核集团全媒体平台、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苏州大学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线上观看量超300万。

来源: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