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已从一个普通的健康问题升级为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当前,我国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而大学生已高达9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4亿近视人口,其中近半数在中国。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国近视人群将突破7亿人,高度近视人群将达4000万~5150万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普遍化、高度数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仅意味着更多孩子需要佩戴眼镜,更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的严重健康风险。

近视不只是“看不清”那么简单

许多人认为近视仅需配戴眼镜即可解决,这种认知严重低估了近视的危害。特别是高度近视(通常指超过600度),会导致眼球结构发生改变,增加多种致盲性眼病的风险: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十倍以上;青光眼的患病几率增加三倍;黄斑病变可能导致中心视力永久丧失;白内障可能更早出现。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视力分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反映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部功能,是人眼识别外界物体形态、大小的能力,周边视力也叫周边视野。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远视力并且是中心视力、静视力,它反映的是视网膜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区的功能,远视力检查通常用视力表来进行。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视力能达到1.0以上就算是正常了。实际上,1.0的视力只能说明人的部分视力正常。严格地说,视力正常的标准还包括以下内容:1. 中心视力:即人们通常查看视力表所确定的视力,包括远视力(在5米以外看视力表)和近视力(在30厘米处看视力表)。2. 周围视力:当眼睛注视某一目标时,非注视区所能见得到的范围是大还是小,这就叫周围视力,也即人们常说的“眼余光”。3. 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一类最高级的视力,即在两眼中心视力正常的基础上,通过大脑两半球的调和,使自己感觉到空间各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有些人中心视力正常,但立体视力却异常,这在医学上称之为立体盲。3D立体视觉训练系统可以有效地恢复弱视儿童双眼立体视功能。

虽然我们通常只是检查中心视力,但在医学上,只有当中心视力、周围视力和立体视力都符合生理要求时,才能算作视力正常。需要说明的是,眼的屈光介质混浊,可以使用手术来治疗,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

为何近视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因素为主因:近年来,青少年的学习模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课业负担加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大幅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不良的光照环境;遗传因素: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孩子,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但这并非决定因素,环境干预仍然有效。

防控近视: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家庭防线:第一道屏障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遵循“20-20-20”原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儿童,长时间打游戏或玩电子产品,导致视力下降。另外,高能量、短波长的是有害蓝光,高强度的有害蓝光,长时间的累计会对视网膜细胞造成损伤。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关注电脑屏幕,全球57%的平面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双眼视力不佳。保证户外活动: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自然光照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变长。优化学习环境:确保光线充足,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一尺一拳一寸)。定期视力检查:建立儿童视力档案,及早发现异常。

学校责任:关键环节

减轻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课间休息:严禁占用课间十分钟,鼓励学生到室外活动;改善教室照明:确保教室光照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调整座位:避免学生长期偏斜看黑板。

社会支持:不可或缺的力量

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专业的筛查和干预服务,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政策支持:将视力健康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公共设施:增加社区体育活动空间,鼓励户外运动;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近视危害的认识。

及早干预,科学矫正

一旦发现视力下降,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验光,避免不恰当的矫正方式加剧视力问题。目前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佩戴,白天可获得清晰视力,并能延缓近视发展。 低浓度阿托品:有效延缓近视进展,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设计眼镜片:如离焦镜片,有助于控制近视加深。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不可盲目跟风。

结语:青少年近视防控亟需全社会共同行动

青少年近视防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单一群体的责任。它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的防控网络。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eye-friendly”的环境,守护他们的明亮双眸,因为清晰的视野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每一双明亮的眼睛,都值得被守护;每一个清晰的视界,都值得被珍惜。防控近视,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

作者:张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医学博士 眼科博士后

审核:宋红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