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年终岁尾各种聚会很多,通过聚会增进感情,餐桌上饮酒是少不了的。我们都知道酗酒和喝大酒对身体不好,但在酒桌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少喝点没事,有益健康”,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这种说法不全对,为什么呢?各位看官听我细细说来。首先要说明的是,下文提到的乙醇,就是酒精的化学名字。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饮酒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报告中指出:全球有20亿饮酒者,每年有250万人因饮酒导致死亡,并明确指出饮酒是全球危害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其危害已经超越了艾滋病、肺结核和暴力事件。当然这250万因饮酒死亡的人里面,并不都是因为饮酒引起的疾病死亡的,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饮酒引起的交通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的。

其次,我们看看饮酒会引起哪些疾病?

癌症: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全球与酒精相关的癌症负担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74万例新发癌症与饮酒相关,其中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占比最多,而食管癌、咽癌、唇癌及口腔癌与饮酒关系最密切,男性是重灾区。

脂肪肝、肝硬化和急慢性胰腺炎:乙醇本身不损害肝脏,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才是损害肝脏的元凶,说乙醛你可能很陌生,说福尔马林你就熟悉了。如果本身有肥胖,再饮酒,发生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研究显示乙醇摄入量与肝硬化发生呈剂量反应关系,女性发生肝硬化的危险高于男性。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显示,即使平时只是中度饮酒,但是只要每月有一次重度饮酒(乙醇摄入量>60g,相当于50度白酒2.4两),就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脑出血和脑梗塞风险。与不饮酒者相比,东亚男性乙醇摄入量>60g/天时,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74%。每周饮酒量超过263g乙醇(相当于50度白酒10.5两)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当超过438g乙醇(相当于50度白酒17.5两)时,脑卒中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此外,有害饮酒还可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包括乙醇滥用和乙醇依赖、癫痫症以及由于乙醇戒断引起的痉挛发作。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发生癫痫的几率是前者的近3倍,饮酒越多,发生癫痫的风险越高。

糖尿病:当男性乙醇摄入量超过60g/天,女性超过50g/天,随着乙醇摄入量的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持续上升。

其它:孕妇饮酒特别是酗酒,可破坏胎儿中枢神经,对新生儿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少量喝酒有益健康是对的吗?

讲到喝酒的益处,最有名的就是展示饮酒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的“J”形曲线,即少量适度饮酒(乙醇<5g/天)能够降低全因死亡率,但过量饮酒却会增加全因死亡率,且饮酒量越大,死亡率越高。

图片2.png

除了饮酒降低全因死亡率的研究,确实也有研究显示适量饮酒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011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2篇荟萃分析显示,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的心脑血管病总死亡风险降低25%;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降低29%;未发现饮酒与脑卒中发病或死亡存在显著关联。并且适量饮酒者(乙醇量12.5-25g/天,相当于50度白酒0.5-1两)冠心病死亡风险最低,而少量饮酒者(乙醇量小于12.5g/天,相当于50度白酒0.5两)脑卒中死亡风险最低。

看到现在,很多小伙伴表示糊涂了,不是说饮酒有害吗?现在又说少量饮酒有好处,这不是矛盾吗?老军医先做个小结:不能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只能说少量饮酒减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是对癌症、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是没有益处的。

既然喝酒无益,但是又戒不了,能否推荐一个安全的饮酒限量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是怎么定义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

图片3.png

再来看看各国对饮酒量是如何限定的。

图片4.png

如何选择饮酒的种类

既然适量饮酒有一定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那么喝哪种酒有什么推荐的呢?早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法国人普遍饮用葡萄酒,每天摄入含20-30g乙醇的葡萄酒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但是后来的研究显示葡萄酒的这种保健作用不是因为乙醇产生的,而是葡萄酒中含有的某种抗氧化成分产生的。所以,葡萄酒可以多关注一下。我们可以看一下不同种类的酒的乙醇含量,然后根据推荐的饮酒限量计算一下可以喝多少酒。

图片5.png

总之,我们提倡“限量饮酒,科学饮酒,最好别饮酒”。

作者:陈思文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审核:杨少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干部诊疗科 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