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丽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曹庆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主任医师 儿科主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我们的世界隔着一层“屏障”。他们就是患有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揭开这层面纱,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他们。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定义为孤独症、阿斯佩格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三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总称。该病症属于一种影响孩子社交、沟通以及行为模式的神经发育障碍,使他们在社交互动、语言表达和兴趣行为等方面,与普通孩子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孩子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外界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正因如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集中精力,导致做事不认真等问题频频出现。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哪些表现?

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在社交方面往往存在诸多困难。他们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当你亲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时,他们可能会毫无反应。在集体活动中,其他孩子都积极参与互动,欢声笑语不断,而他们却独自待在角落,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对集体中的热闹氛围漠不关心。他们很难理解他人的表情、情绪和心理活动。比如当别的小朋友因为摔倒而伤心哭泣时,他们可能不会上前安慰,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作出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

语言发展异常是这类孩子常见的表现,许多孩子说话较晚,有些甚至到了两三岁甚至更晚才开始牙牙学语。而且,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往往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话语的意思,对于隐喻、幽默等较为复杂的语言形式通常无法理解。在语言表达时,常常出现重复刻板的语言模式。比如会反复说同一句话,或者模仿他人的语言,说话时语调平淡,没有正常语言的抑扬顿挫。有些孩子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但难以发起或维持对话,更倾向于用简单的工具性语言表达需求,而不是进行情感交流。

这类孩子经常会出现重复性的动作,比如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通常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而且频率很高,很难被打断。有些孩子会对某些特定物品或动作产生强烈的依赖。例如,一定要拿着某件玩具才能安心睡觉,否则就会哭闹不止。一旦这些重复刻板的行为被阻止,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表现为烦躁、哭闹等,让人十分心疼又无奈。他们还可能对生活的多个方面墨守成规、僵化刻板,执着于一些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

与正常儿童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不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兴致缺缺,却对特定的、狭窄的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可能只热衷于研究地图、火车时刻表、天文知识等,对其他常见的玩具、游戏则毫无兴趣。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如何导致的?

如果家族中有孤独症病史,那么其后代患孤独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特定基因变异也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联。这些遗传因素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开始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孕期感染、服药、难产等围产期不利因素也可能导致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影响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孤独症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往往存在异常,例如,大脑的额叶、颞叶等区域的神经元连接和活动模式与正常儿童不同,这些异常会导致儿童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出现障碍。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虽然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其中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在儿童早期就可能出现,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里程碑。如果发现孩子有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精神科、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儿科等科室就诊。专业医生或治疗师会通过评估孩子的行为、语言、社交互动等方面,来确定是否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行为治疗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核心,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学、社交技能训练等。应用行为分析是最常用的行为干预方法,它通过正向强化帮助患儿建立适应性行为。比如当孩子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可以是一个小贴纸或一个拥抱,让孩子逐渐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语言治疗师会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设计沟通训练计划,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可采用图片交流沟通系统等替代性沟通方式。比如制作一些带有图片和简单文字的卡片,让孩子通过选择卡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患儿主动表达需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图片、讲故事,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许多孤独症患儿存在感觉处理异常问题,感觉统合训练通过特定活动帮助患儿汇总各种感觉信息。治疗师会根据患儿的感觉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感觉统合活动方案。对于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可以通过玩沙、玩水等活动,让他们逐渐适应不同的触觉刺激,从而借助尝试触摸帮助孩子慢慢熟悉这个世界。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关爱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寻找解决这一疾病的方法,让这些孩子不再孤单,能够快乐成长。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