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在传统养生中,刮痧是不少人缓解肌肉酸痛、改善疲劳的选择。很多人刮完痧后因急于清洁会马上洗澡,但不少人表示自己在洗澡后出现了高烧、头痛等不适症状。
一、刮痧不是“刮出毒素”
提到刮痧,很多人会把皮肤表面的红色痧痕当成毒素排出的信号,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全面。
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一旦经络不通,气血循环受阻,就容易出现肩颈酸痛、疲劳乏力等问题,而刮痧正是通过牛角板、玉石板等工具,借助外力刺激皮肤表面的经络和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那些 “痧痕”,其实是皮下毛细血管在适度刺激下轻微破裂形成的微小出血点。
从现代医学视角分析,刮痧更像是一种“皮肤物理刺激疗法”。
首先,刮板对皮肤的压力会暂时压迫皮下毛细血管,压力解除后血管迅速扩张,局部血流量会增加,这种充血状态能为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和营养,同时加速乳酸等代谢废物排出,有效缓解慢性肌肉劳损。
其次,皮肤分布的神经末梢会在刮拭刺激下将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一方面释放内啡肽抑制疼痛,另一方面调节自主神经,精神萎靡时能帮助提神。
另外,毛细血管的轻微破裂会引发温和的炎症反应,调动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清除废物,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刮痧拔罐后不能洗澡?
很多人觉得刮痧后身上有润滑油或汗液,洗个热水澡更舒服,却不知道这会给健康埋下隐患。关键问题在于,刮痧和拔罐都会对皮肤产生较强物理刺激。
刮痧是横向刮拭,拔罐是负压吸附,两者都会让皮肤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最终导致毛孔完全张开,此时皮肤的屏障功能会暂时减弱,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大幅下降,在这种状态下洗澡,最直接的风险有两个:
1.风寒湿邪容易侵入体内引发高烧
洗澡时浴室温度较高,会让本就张开的毛孔进一步扩张,洗完后若没及时擦干身体、穿上保暖衣物,外界冷空气会迅速刺激皮肤,导致毛孔骤缩,风寒趁机通过毛孔侵入,就可能出现高烧症状。
2.皮肤易受细菌感染引发发热
不少人以为“痧痕越深效果越好”,会要求加大力度,但过度用力会导致皮肤表皮层出现隐形伤口。洗澡时,水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会附着在破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快速繁殖,先引发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疼痛,严重时还会出现小脓疱。若感染扩散,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寒战,甚至可能发展成蜂窝织炎、败血症等严重问题,最终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三、这些人群别盲目尝试
虽然刮痧拔罐相对安全,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盲目操作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危险。
1.皮肤状态不佳人群
比如皮肤有伤口、擦伤、烧伤,或患有湿疹、皮炎、疱疹等皮肤病的人,刮痧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损伤。
2.老人、儿童和特殊时期女性
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管脆,容易引发皮肤破损、血肿,甚至加重基础病;儿童皮肤娇嫩、骨骼未发育完全,刮痧力度不当易造成皮肤损伤或骨骼变形;经期女性因身体失血、抵抗力下降,盆腔处于充血状态,刮痧可能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加剧。
3.急性疾病患者
如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等急症患者,身体处于炎症发作期,刮痧可能加重炎症、延误治疗。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