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
一度被誉为“营养黄金”。
钙多、蛋白高,好吸收,
是很多人餐桌上的标配。
可另一边,
它也频频被质疑。
“会致癌”“激素多”
“乳糖不耐”“喝了拉肚子”
专家辟谣,
公众困惑,
一会儿说好,
一会儿说有害。
这一次,
哈佛新研究又来了:
每周喝超过14杯与肝细胞癌风险增加61%相关
喝,还是不喝?
怎么喝,才算对?
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项研究到底说了什么,
以及——
你该如何正确“选奶”。
一、哈佛这项研究,究竟讲了什么?
这一次引发热议的研究,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2025年4月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研究团队追踪分析了超48万名50至71岁人群长达15.5年的饮食和健康数据,重点关注乳制品摄入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了两个令人警惕的结果:
l 每周饮用14杯以上高脂牛奶的人,慢性肝病死亡风险较不饮用者翻倍(增加103%);
l 即使每周喝得不多,高脂牛奶摄入不超过3.5杯(约840毫升),肝细胞癌的风险也会升高45%。
乍一看,这样的结论确实让人不安,尤其对于习惯每天早上一杯奶的朋友来说,简直像是一记当头棒喝。
但在你对牛奶望而却步之前,先别急。
这项研究的关键前提,在于对“高脂”乳品的专门研究。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在否定所有牛奶,而是指出:“高脂”奶制品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可能是此前不少相关研究得出截然不同结论的原因之一。很多研究将所有乳制品“一概而论”,没有区分脂肪含量和品种,从而混淆了结果。而哈佛这项研究,正是通过详细分类、区分高脂与低脂奶制品,才揭示出这个差异巨大的结论。
二、同样是“奶”,差别在哪?
有意思的是,在这项研究中,高脂奶制品和低脂奶制品对肝脏健康的影响,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
数据显示:
l 每周摄入超过21份高脂乳制品(如全脂牛奶、奶油、普通奶酪)的人,慢性肝病死亡风险增加51%;
l 而经常摄入低脂乳制品(如脱脂奶、低脂奶酪)的人,肝病死亡风险则明显降低;
l 每周摄入4份以上酸奶的人,慢性肝病死亡风险甚至下降了40%。
换句话说,
不是“喝奶”有害,而是“喝什么奶”很关键。
同样是乳制品,有的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的却有保护作用,差别背后,就在于其中脂肪的含量和种类。
为便于大家判断,研究中对乳制品的分类如下:
l 高脂乳制品:包括全脂牛奶、普通奶酪、奶油奶酪、奶油、酸奶油、冰淇淋、黄油、人造黄油、以及加入咖啡或茶中的蒸发/浓缩牛奶等;
l 低脂乳制品:包括1%或2%脂肪的牛奶、脱脂奶、低脂或无脂奶酪、茅屋奶酪、低脂酸奶、冻酸奶等;
l 1份乳制品的定义:1杯牛奶或酸奶(240ml)、42.5克天然奶酪、或56.7克加工奶酪。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乳制品并非绝对好或坏,而是“选对类型、掌握分量”才是关键。
这种“同品类、不同表现”的情况,在营养学中其实很常见。
就像脂肪本身——适量摄入对身体有益,但种类不当、摄入过多,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或代谢紊乱。
所以,对待牛奶与乳制品,我们不是“全面否定”,而是要学会“理性区分”。
三、为什么“高脂”vs“低脂”结论天差地别?
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是牛奶,为什么高脂的会增加肝病风险,而低脂或酸奶反而可能有保护作用?
这背后涉及多个可能的机制。虽然目前仍在研究中,但已有一些较为明确的解释方向。
1. 高脂乳品可能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升高
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摄入高脂乳制品可能提升体内IGF水平。这个物质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虽然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一部分,但过高的IGF水平可能会让潜在的癌细胞也“跟着活跃起来”,加速病变发展。
2. 饱和脂肪多,肝脏负担重
全脂奶制品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在肝脏,进而诱发脂肪肝、慢性炎症,甚至纤维化。
肝脏是个“沉默器官”,很多早期病变并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经进入较晚期。
3. 天然激素的潜在影响
牛奶中天然存在一定水平的雌激素等激素类物质。在全脂奶中,这些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低脂奶制品。虽然目前证据仍有限,但对一些本身就属于肝病高风险人群(如肥胖、代谢异常、慢性乙肝携带者等),长期高剂量摄入可能构成潜在影响。
四、专家提醒:不是“戒奶”,而是“选奶”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了,不是牛奶有害,而是我们喝奶的方式需要升级。
事实上,牛奶依然是优质蛋白、钙和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关键在于两个字:“科学”。
以下三点建议,值得你参考:
1. 喝得“刚刚好”——控制总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300~500ml液态奶或等量乳制品,是比较理想的摄入量。
没有喝够的,可以适当增加;超标的朋友,也需要“减减量”。
2. 选得“对路子”——因人选择奶种
不同人群,适合的奶制品类型也有所不同:
l 普通成年人、三高人群、减肥者:建议选低脂或脱脂奶,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l 儿童青少年:正值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脂肪需求较高,适当饮用全脂奶更合适;
l 孕妇和老年人:推荐选择高钙低脂奶制品,兼顾骨骼健康与脂肪控制;
l 有肝病、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建议参考本研究,优先选择低脂奶或酸奶。
3. 尝试酸奶
含活性益生菌的酸奶,除了提供优质营养,更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吸收,对肝脏也有积极影响。
尤其是无糖或低糖酸奶,更值得推荐。
如果你是乳糖不耐受人群,也别放弃奶制品。可以选择乳糖分解奶、酸奶,或者用豆奶、燕麦奶等植物奶替代。
胖熊提醒:科学不是“吓唬”,而是“提醒”
看到“肝癌风险增加61%”,不少朋友直接留言问:“牛奶还能喝吗?”
但其实,科学研究的目的,从来不是制造焦虑。而是让我们看清复杂背后的本质,在纷乱的信息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认真读完这项研究,就会发现:并不是“牛奶不能喝”,而是“高脂奶过量”才可能带来风险。
所以,明天早餐,不妨考虑换一杯脱脂奶,或者来一杯无糖酸奶加点坚果麦片,不但照顾了口感,还守住了健康。
来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