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肆虐的日子里,老年糖尿病患者(以下简称“老年糖友”)需要格外警惕——高温下的脱水风险,以及容易被忽视的感染问题,正悄悄成为诱发“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两大“隐形杀手”。
感冒、尿路感染等看似“不起眼”的感染性疾病,是诱发高渗昏迷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高温闷热环境下,细菌、病毒更容易滋生,老年糖友免疫力相对较低,呼吸道、泌尿系统(女性糖友尤其要注意)更容易受到感染;另一方面,感染发生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体内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血糖在短期内快速升高,同时感染引起的发热、出汗,还会进一步加重脱水,相当于给高渗昏迷的发生“火上浇油”。
很多老年糖友对小感染不够重视,比如感冒了觉得“扛一扛就好”,尿路感染早期仅有点尿频、尿急,也没及时就医,殊不知这些“小问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严重并发症。
想要远离脱水和感染带来的风险,老年糖友和家属可以从3点入手,提前做好预防:
1. 主动补水,别等渴了再喝
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每天固定饮水1500毫升-2000毫升(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若合并严重肾病需遵医嘱控制),分多次少量喝,比如每次喝100毫升-150毫升,每隔1小时-2小时喝一次。可以在床头、茶几上放个水杯,方便随时饮用;若出汗较多,可适当喝些淡盐水或无糖电解质水,补充流失的盐分。
2. 警惕感染信号,早发现早治疗
日常多留意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以下“感染信号”,及时就医:
■感冒:发热、咳嗽、喉咙痛、精神萎靡。
■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或尿液颜色异常(浑浊、有异味)。
■其他: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可能是皮肤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超过37.5℃)。
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糖尿病史,遵医嘱规范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
3.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方案
“秋老虎”期间,建议每天多监测1次-2次血糖(比如空腹+晚餐后2小时),若发现血糖持续高于16.7mmol/L,或出现口渴加重、尿量明显增多、精神差等症状,不管是否有脱水或感染迹象,都要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秋老虎”的高温闷热只是暂时的,但老年糖友的健康防护不能松懈。脱水和感染是诱发高渗昏迷的“关键推手”,做好主动补水、警惕感染、监测血糖这3件事,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平稳度过这段“烤”验期。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