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气温骤降,流感病毒活跃,不少人纷纷中招感冒咳嗽。面对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等症状,许多人习惯自行服用复方感冒药、退烧药甚至抗生素。临床数据显示,超6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其中感冒季用药不当占比显著升高。秋冬感冒频发季,如何在治愈感冒的同时守护好肝脏健康?
先搞懂:为啥感冒药会伤肝?
多数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这是常用退烧止痛成分,正常剂量下安全,但超量会变成“肝毒素”。肝脏代谢它时,过量部分会产生损伤肝细胞的物质,轻则导致肝酶升高,重则引发急性肝衰竭。
还有两类情况会加重风险:一是同时吃多种感冒药(很多复方药都含对乙酰氨基酚,叠加易超量);二是本身有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胆问题,肝脏代谢能力弱,对药物更敏感。
警惕!这些常用感冒药暗藏伤肝风险
第一类:解热镇痛药过量最危险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几乎是所有复方感冒药的核心成分,正常剂量下安全性良好,但每日超过4克就会突破肝脏代谢阈值。若同时服用泰诺林、白加黑、感康等多种含该成分的药物,极易造成急性肝衰竭。特别提醒: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切勿将成人药减半给小孩服用。
第二类:抗生素滥用危害大
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引起,盲目使用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肝脏解毒负担。即便是支原体感染需用阿奇霉素时,也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第三类:中成药并非绝对安全
连花清瘟胶囊、维C银翘片等中成药虽标注“天然成分”,但长期大量服用仍可能引发肝酶异常。尤其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中成药,防止相同成分叠加超标。
科学用药四步法,护肝又治病
服药前必看说明书
重点关注【禁忌症】【不良反应】栏,肝功能不全者禁用标识醒目的药物。正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严格掌握剂量时限
退烧药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止咳药不超过7天。两次服药间隔至少4-6小时,切忌为快速见效擅自加量。儿童优先选择单一成分制剂,如单纯布洛芬混悬液。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
脂肪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属于肝损伤高危人群,感冒期间应每2天监测体温,出现尿黄、食欲减退立即停药就医。老年人因代谢减缓,用药剂量需下调至正常量的2/3。
善用物理降温替代药物
38.5℃以下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多喝温热柠檬水既能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排毒。
天然疗法辅助修复
感冒初期可用生姜红糖水发汗散寒,罗汉果雪梨汤润肺止咳。恢复期适量食用富含谷胱甘肽的西兰花、菠菜,以及优质蛋白来源的鸡蛋羹、豆腐脑,有助于肝细胞再生。注意避免油腻滋补品加重肝脏负担。
出现这些信号立即就医
若服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眼白发黄)、茶色尿液、持续恶心呕吐,提示可能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此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携带药品包装盒前往医院查肝功能。早期通过治疗,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
合理用药是保护肝脏的第一道防线。下次感冒时,不妨先采取休息保暖、多饮水等基础措施,确需用药时应遵循“能单不用复、能短不延长”的原则。转发这份指南给家人朋友,共同树立科学用药观念,让这个秋冬既温暖又健康!
作者:
孔令红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护士长 主管护师
周瑞霞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主管护师
蒲 猛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主治医师
审核:刘承利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