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时候,她经常记不清昨天吃了什么,却能清晰地说起几十年前无数个清晨点着煤油灯,在土灶台用柴火给我做饭的往事。她总怕我上学迟到,每天都是早早的起床,那时候我每天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
然而现在,她会坐着愣神,眼神放空,连我走到她身边都没反应,可只要爷爷喊一声我的名字,她就会猛地回过神,立刻转头朝声音的方向望去,像个等着大人喊吃饭的孩子。
那一刻我才明白,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大脑中,负责近期记忆的海马体受损较早,刚发生的事容易忘记;负责远期记忆的脑区损伤较晚,几十年前与家人相关的生活片段、熟悉的场景会保留更久。所以哪怕奶奶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渐渐近期记忆模糊了、忘了刚刚发生的小事,也能对“家人”相关的一切格外敏感,这两个字早已刻进她的骨子里,成了她永远不会弄丢的坐标。
和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聊天有个小窍门:别聊复杂的新鲜事,多提老人熟悉的旧时光、身边的小日常;别追求一次聊很久,碎片化的陪伴更能让老人放松。下面这些是我和奶奶日常聊天的小技巧。
选对话题:聊她“记得住、有感情”的事
1.聊“过去的故事”:唤醒她藏在时光里的骄傲
奶奶的人生藏着太多值得回忆的片段,哪怕是看似平常的小事,对她来说都是珍贵的“独家记忆”。比如可以这样开启话题:
“奶奶,我听说您和爷爷结婚的时候嫁妆特别多,当时在村里可风光了,都有哪些嫁妆呀?我特别想知道当时你们结婚的样子,您跟我说说呗。”
“奶奶,小时候你让我给在田里干农活的爷爷、爸爸送点心,回到家你的碗里总是只有青菜面,而我的面里有蛋有肉,其实在田间爷爷、爸爸总把蛋和肉偷偷拨给我,你是不是都知道的呀?”
这些带着细节的提问,会帮老人慢慢想起过去的场景,她说着往事时,眼里的光会告诉你:被记得、被倾听,对她来说有多重要。
2.聊“当下的小日子”:让她感受到“被需要”
生活里的小事最接地气,也最能让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参与家里的事”。不用聊复杂的规划,就从眼前的日常说起:
“今天天气特别好,我泡您爱喝的绿茶,还是换个口味泡杯柚子茶呢?”
“晚上咱们吃饺子好不好?您之前教我调制的饺子馅特别香,今天您在旁边看着,我来调,您帮我看着,我配料放的对不对?”
哪怕只是让她做个小选择、提个小建议,都能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减少“我没用了”的焦虑。要是老人偶尔记错了调馅的步骤,不用急着纠正,顺着她的话说:“对呀,您之前就是这么教我的,我照着做准没错。”反而能让她更安心。
3.聊“家里的亲人”:用亲情暖透她的心
老人最牵挂的永远是家人,聊起子女、孙辈的小事,总能轻易勾起老人的情感。你可以这样和老人分享:
“刚刚孙子发来语音了,说今天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画里有爷爷、奶奶还有他自己,等会儿咱们一起听语音,再看看他的画好不好?”
“妹妹刚才打电话,说周末要带小外甥来看您,还问您想不想吃她做的红烧肉,她说要按您以前教她的方法做呢。”
亲情就像“黏合剂”,哪怕老人偶尔记不清细节,听到熟悉的名字、暖心的小事,也会露出安心的笑容。
聊对时长:每天60分钟,碎片化陪伴更贴心
不用特意腾出一整块时间聊天,老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次聊太久反而会太累。不如把60分钟拆成3次-4 次“短时陪伴”:
早餐时聊15分钟:“奶奶,您以前早上总爱煮个鸡蛋、配一碗粥,现在咱们每天也煮鸡蛋,您觉得和以前的味道一样吗?”
下午看电视时聊20分钟:“您看楼下的三角梅都开了,咱们小区里这株三角梅,还是您刚搬来的时候种的呢,您还记得吗?”
晚餐后聊25分钟:“咱们一起看看这本相册吧,这张是您和爷爷第一次出去旅行的照片,您当时穿的衣服真好看呀。”
这样“见缝插针”的聊天,既不会让老人觉得疲惫,还能让她在一天里时常感受到你的陪伴,对老人来说,这份“时时在身边”的安心,比一次长时间的聊天更珍贵。
聊天小提醒:这些细节能更暖
1.别打断老人:哪怕老人说话慢、重复,也耐心听老人说完,偶尔点头回应“嗯,我知道了”“后来呢”,让她知道你在认真听。
2.不较真记忆:要是老人记错了时间或事情,比如把“去年”说成“昨天”,不用纠正“不是昨天,是去年”,可以说“是啊,那天咱们还做了(某)事呢”,顺着话题往下聊,避免让老人焦虑。
3.多些小动作:聊天时握着老人的手、轻轻拍老人的肩膀,或者指着照片、窗外的景物聊,视觉和触觉的互动,能让老人更有安全感。
和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聊天,不用追求“聊得多有深度”,也不用在意老人偶尔重复的话、记不清的事。只要你带着耐心,多说老人熟悉的、在意的事,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今天天气真好”,对老人来说都是温暖的慰藉。毕竟,对老人而言,最珍贵的从来不是聊什么,而是“和你聊天”这件事本身。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