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天干物燥,皮肤容易缺水,怎么办?当然是补水保湿、内服外养,在精心呵护脸部肌肤的同时,可别忘记足部的护理。尤其对于糖友来说,足部的护理更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健康必修课。
皮肤锁水保湿
皮肤干燥易致瘙痒,搔抓可造成皮肤破损,继而引发感染。
沐浴时,建议选用温和保湿型的沐浴露或香皂,保证肌肤水油平衡。
避免高水温洗脚(<37℃),对于糖尿病导致肢端感觉减退的患者,有烫伤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则会发展成糖尿病足病。
科学涂抹身体乳
洗完澡后是保湿的“黄金时间”,此时毛孔微微张开,皮肤仍带湿润,及时涂抹润肤乳效果更好。
选用低敏型,无香型身体乳。
特别注意:脚趾之间请避免涂抹!保持趾间干爽,才能有效预防真菌滋生和感染。
重点呵护:足跟、足底及内外踝等油脂分泌较少的区域。
鞋袜的选择
对于糖友来说,秋冬季节的鞋袜不仅仅只是保暖工具,更是守护足部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怎样才能选到一双合适的鞋袜呢?记住以下要点。
一、鞋子篇:三步选鞋法
尺寸
鞋子内侧长度比穿上袜子时的脚长>1cm~2cm,不应过松。
内宽等于拓指关节的足宽或是足部最宽的部分。
鞋背高度也不可忽视,穿着时有明显的紧绷压迫足背的感觉,直接“一票否决”!
最佳买鞋时机
傍晚,双脚经过一天的行走后会出现生理性的肿胀,在此时试鞋可以保证后期的舒适。
试鞋前的习惯
伸手入内摸一摸,检查鞋内是否有石子、钉子、线头或不平整的接缝,这些都可能成为伤害双脚的“隐形杀手”。除此之外,别忘记穿鞋走走,感受鞋子是否硌脚,是否有任何局部的挤压或摩擦点。
好鞋是不用磨合的,千万不要抱着穿久了就松的心态买了一双不合适的鞋子,得不偿失。
二、袜子篇
穿无接缝的袜子或长筒袜不宜过紧。
浅色的袜子最佳,如有流脓渗血等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做到每日更换,减少细菌及真菌的感染。
4、袜子≠穿鞋,无论在家或外出,避免赤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划伤从而引发感染。
识别早期足部炎症
一、温度对比法——将病变扼杀在摇篮中
通过肉眼我们很难去识别早期足部炎症,糖友可借助红外线温度计来评估皮温。双侧同一位置进行对比,如果左脚和右脚相应区域之间的温差连续两天高于2.2 °C的温度阈值,减少走动活动并及时就医。通过每日一次皮温监测,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首次或复发性足底溃疡。
二、我的眼睛就是“尺”——精准发现漏网之“
仔细检查足部溃疡风险最高的部位,防止小伤口造成大伤害。检查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关注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发紫
重点检查脚趾间,是否出现水疱或破溃的小伤口。
如果发现老茧或鸡眼,切勿自行处理,有发展成溃疡的风险,应当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日常横向修剪指甲。
糖尿病足,防大于治。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走路,同时也不要因为心大而放松警惕。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