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画面你是不是以为这是大鱼吃小鱼?

错啦!这是一位“海洋医生”在为大鱼“出诊”。


裂唇鱼娇小玲珑,嘴长,唇厚,齿尖而利。

能够在病鱼身上啄食寄生虫,帮助病鱼清除身上的污垢,所以又被称为“鱼医生”。

裂唇鱼

拉丁学名

Labroides dimidiatus

别名

医生鱼、飘飘

生物分类

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科→裂唇鱼属

主要特征

体长,侧扁,呈直线形;头部颇小,吻颇短;体侧有黑色纵带


裂唇鱼,顾名思义,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那张裂开的嘴唇。这并非因为受伤,而是天生的形态特征。

裂唇鱼的体长通常在5至30厘米之间,体型较小,身体呈流线型,便于在水中灵活游动。它们的眼睛大而明亮,有助于在水下环境中敏锐地观察周围环境。裂唇鱼的颜色多样,从鲜艳的黄色、蓝色到低调的灰色都有,这些色彩帮助它们在珊瑚礁中巧妙地伪装自己。

裂唇鱼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海域,尤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珊瑚礁中最为常见。它们偏爱温暖清澈的水域,那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裂唇鱼最引人注目的角色是海洋中的“清洁工”。它们以清除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死皮和细菌为食,这种行为被称为“清洁服务”。

裂唇鱼通常会设立固定的“清洁站”,吸引周围的鱼类前来接受清洁。当有“顾客”靠近时,裂唇鱼会迅速游近,用它们那细小但灵巧的牙齿,仔细清理鱼鳞间的污垢和寄生虫。

由于它给病鱼除虫治病认真负责,深得鱼类的好感,病鱼见到医生鱼的到来,都会温顺地让它在自己身上捕捉寄生虫,而且主动张开大口和鳃盖,让医生鱼进入口腔或鳃腔里捕虫和清除污物。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片水域中的裂唇鱼全部捞走,没过两天,这片水域变得死气沉沉,游鱼戏水的热闹场景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奄奄一息的病鱼,后来,人们把裂唇鱼重新放回,没过多久,海洋里热闹欢腾的场景又回来了。

裂唇鱼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它们通常以家族群体的形式生活,由一对成年裂唇鱼领导,带领一群幼鱼和青少年鱼。成年裂唇鱼负责保护领地,确保清洁站的正常运作,而年轻个体则学习清洁技能,逐渐成长为独立的清洁工。

裂唇鱼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很有趣。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和颜色变化来表达情绪和意图,比如摆动尾巴、改变体色亮度等。这些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对于维护群体内的和谐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裂唇鱼还有一点十分神奇,它们行一夫一妻制,性情温和,但若雄鱼死亡,会由第一顺位的雌鱼性转变为雄鱼;但附近如有较强势的雄鱼,则由它掌权。

尽管裂唇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同样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以及珊瑚礁退化等人为因素,严重威胁着裂唇鱼的栖息地。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温度上升,也影响了它们的食物链和繁殖周期。

为了保护裂唇鱼及其栖息地,国际上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海洋保护区,限制过度捕捞,减少塑料污染等。同时,科研人员也在研究裂唇鱼的行为习性和生态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海洋物种。

通过了解裂唇鱼的故事,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海洋小精灵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空间。

来源: 青岛水族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